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中有談到,人到45歲后如果一旦失業了,那你就不太好找工作了,為什么呢?
因為人一旦到了這個年齡,他往往容易自視甚高,架子也放不下去,另外行為模式跟思維模式都已經養成了,很難去改變,管理成本就比較高,所以企業往往都不愿意招40歲以上的。要想不再那個年齡找工作,最好就不要讓自己失業。
那我們要怎么樣讓自己在45歲時避免失業呢?
這里面的關鍵,其實就是要——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那到底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呢?
我們其實可以給它下個定義,在我看來就是:“你能很好的去解決某類人的某個問題”。
這里的關鍵詞在于很好的解決,這才叫核心競爭力,另外這里面一定是存在某類人,就是某類客戶的某個具體的問題才能叫有競爭力。
這里有三點需要注意:
第一,你要解決的這個問題長期來看,大概率需要人來解決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去當司機,你解決的問題就是拉某一個人從A地到B地。但這件事從長遠來看,大概率可能會被機器所替代,因為機器拉某人從A地到B地比你解決的好。
有的人說我的工作是律師、醫生,那我前段時間看過網上一篇文章就說很多技術含量沒那么高的律師和醫生,在未來也可能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那你就想想,你解決那個問題是不是大概率是需要人來解決,這個是很關鍵的。
第二,你這個核心競爭力不要過于依賴于某個組織。
如果你太依賴這個組織,萬一這個組織不要你了,或者這個組織不在了,那你就麻煩了。
比如,前段時間說華為要準備裁員7000多名老員工,那你想想他們一旦失業了怎么辦?
其實,你在企業里面千萬別把企業當成你的家,你們只是合作關系——“你出力,他出錢”,所以你們在一起合作,但是如果一方覺得不合適了,其實都可以解除合作關系的。
所以,你千萬要清楚你跟企業是合作關系。
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在國企事業單位里面不用考慮和擔心這些吧。
你真能保證你一直會在這個崗位上嗎,在這個變化非常快的時代中,國企事業單位的形態,真的一直會這樣嗎?你真的敢賭嗎?
第三,你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領域,一定是你感興趣的,有熱情去持續的鉆研精進,這樣你才能達到“很好的解決問題”。換句話說,你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
如果你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即使你50歲時你也不一定是高手,這樣當你面臨這種挑戰的時候,那你就可能失業了。
所以,你只有成為這個行業的高手,你才能確保自己一直有飯吃,并且可能還吃的非常好。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就是你要想45歲不失業,那你就要從三個方面去著手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確保你能解決的問題長期來看,大概率是需要人來解決;
第二,你不能過于依賴某一個組織,你要確保你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離開這個組織還有很多人需要你的,這個很關鍵;
第三,就是你要對這個領域有熱情,愿意持續專研和精進的,你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這樣我相信你很難失業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夠對你有幫助和啟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