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你說話的聲音能小一點嗎?因為說話聲音的大小暴露了你的涵養
在回家的路上,打開收音機,播音員正通過電波給大家朗讀一篇散文,因為是中途打開的,所以這篇散文的題目沒有聽見,這篇文章好像是胡適先生寫的。
“你說話的聲音暴露了你的涵養……”播音員好聽的聲音在空中回蕩著,胡適先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即時自己犯了錯誤,母親也不會大聲的呵斥,她總是在沒有見人的時候,小聲而溫柔地給小胡適擺事實講道理,讓小胡適明白自己錯在哪里,同時,還通過母親的言傳身教讓胡適明白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問題時,都要不急不躁,不吵不鬧,和平溫柔地解決問題。母親還告誡胡適,希望他像父親一樣,做一個溫文爾雅的有涵養有品味的紳士。
這段話正好觸動了我的心弦。
前一段時間,幾個好友到省城辦事,辦完事情之后,便去當地一個最好的咖啡館去品嘗咖啡。平時,大家說話都是大嗓門,因為都這樣,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一進了咖啡館,大家也像平時一樣大聲地招呼服務員,大聲地講著自己的趣事,講到可笑之處不約而同的爆發一陣大笑。直到有服務員過來招呼讓大家說話聲音都小一點,不要影響到別人。這個時候,同事們才發現自己確實聲音太大了,整個咖啡館除開他們幾個人,其余還有好多人呢。只不過大家說話的聲音都比較小。
這讓我想起網上有網友爆料國人出國旅游,在公共場合不顧別人的感受,大聲講話,大聲吵鬧。引起很多外國人的不屑。
在生活中,或是電視劇里面,我們也經常看見這個場面:某男或者某女,在公共場合大聲的接打電話,他(她)生怕別人不知道她(他)在打電話,看那情形,恨不得旁人都能聽見他們在電話里的對話內容。怎么就感覺這么的沒文化呢?
我們平時說話總喜歡大聲,以為大聲就代表自己中氣足,代表自己豪爽大氣。
真是這樣嗎?否也!
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只要別人能聽到即可,用不著大聲地跟別人說,除非這個人有聽力障礙。因為大聲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禮貌。
當然了,作報告,講課等場合肯定是要大聲跟你的聽眾講的。因為你聲音小了,別人聽不見。這也是對人的不尊重。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像胡適的母親那樣,不急不躁地小聲地跟人說清楚。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有些時候,尤其在一些非常時期,小聲反而能起到更好地效果。
請記住:你說話的聲音暴露了你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