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證明什么?證明自我,證明自我的過程中,構成了生活…
在乎別人的評價,觀察他們的臉色,證明自我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
(酒)
▼
看著同事們搖首擺尾求饒的樣子,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杯杯白酒像自來水一樣灌進胃里。
第二天拖著欲裂的頭和欲穿的胃來到公司,晃著剩下半條命癱在辦公室又動彈不得…
看著昨晚被“灌趴下”的同事們生龍活虎的做著自己的工作,不禁樂而開笑。
一年未見父親,回家后看到父親開心的樣子,決定陪老爺子喝個痛快,一杯杯白酒像自來水一樣灌進胃里。
酒后一把鼻涕一把淚,放肆的向父親哭訴生活艱辛和工作壓力。
大年下看著父親愁眉不展的樣子,不禁樂而開笑。
與久未謀面的兄弟見面,興奮不已,在不醉不歸的承諾下奉陪到底,一杯杯白酒像自來水一樣灌進胃里。
酒后砸了飯店又傷了兄弟,掏出各自身上的銀行卡湊齊了賠償金。
一群人蹲在派出所里面面相覷,不禁樂而開笑。
酒,到底可以證明什么?證明酒品即人品?還是證明自己有多沒出息?
酒說:又不是我找得你,你這個傻家伙!
胃說:你他媽給我等著,你這個蠢東西!
(工作)
▼
公司六點下班,同事們都熬到夜里十點才陸續離開,領導看著“自愿”加班的員工欣慰不止。
眼瞧到了十點,同事甲關掉了游戲界面,同事乙關掉了購物界面,同事丙關掉了電影界面并推了推睡著了的同事?。荷当祁I導今天不來了,走下班…
隔著單面鏡玻璃看著眼前的畫面,不禁樂而開笑。
去一家公司面試,人事總監不斷的標榜公司有多么和諧,沒有小團隊,沒有勾心斗角,只有一群可愛的同事。
入職后發現,滿地的小團隊,滿墻的勾心斗角,滿桌的不和諧,滿屋的呆瓜領導…
離職時看著人事總監那異常自信的大臉,不禁樂而開笑。
項目一部和項目二部內部競爭,忙于工作的二部沒能敵過閑于算計的一部,敗下陣來。
二部員工不堪忍受老板和一部無端的羞辱,跟隨項目經理揭竿而起自立門戶,混得風生水起。
一部項目經理頗得老板賞識,帶領員工跟隨老板混吃等死,熬到土崩瓦解。
看著老板捶胸頓足的模樣,不禁樂而開笑。
工作,是不是努力就可以證明能力?是不是能力就可以證明是非?
越是一味的強調去證明什么,越是缺失什么,而這些缺失的,都很難補得回來。
從來沒有什么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當一位老板不斷強調自己多么有文化的時候,只能證明,他沒文化。
(作文)
▼
小時候,總覺著自己語文課成績優異,作文常常的高分。恨不能把自己的“作品”拿給所有認識的人“瞻仰”。
親戚夸:這孩子長大以后準有出息,是塊兒作家的料。
隔不久,去親戚家上廁所,在便坑的正中央,看到了“作品”的“尸體”。
蹲在地上,面朝便坑,不禁樂而開笑。
我說:媽,我想寫本書。
媽媽在電話那頭笑得上氣接不上下氣:就你這文化水平還能寫書?
我說:媽,我是認真的,一年以后拿給您看。
媽媽說:好兒子,媽媽支持你。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憋出來三萬字,反復檢查反復修改,越改越沒邏輯,越改越不喜歡,后來直接丟進了垃圾桶。
這件事情我慢慢忘記,可媽媽始終記得,過年回家媽媽問:兒子,你的書寫得咋樣了?
看著媽媽期盼的眼神,不禁樂而開笑。
剛開始在網上作文時,單獨把文章發給每一位通訊錄好友,看到好友們回復的“贊”而沾沾自喜。
幾天后留意到一位經常刷屏求贊、求投票的朋友沒了消息,點開朋友的頭像,朋友圈只剩下一道橫杠。
看著系統那句“**開啟了朋友驗證,你還不是他(她)的好友…”,不禁樂而開笑。
作文,到底可以證明什么?證明自己才華橫溢?還是證明自己可憐的小脆弱?
小時候因為幾句稱贊就把自己當成未來的大作家,后來為了幾個點贊就把自己當成大作者,再后來跑到評論區和出言不遜的讀者罵街。
最后,沒有了稱贊,也沒有了點贊,甚至連罵街的人都沒了。
看著自己的黑白頭像,忍不住嘟囔一句:蠢東西!
(朋友圈)
▼
選擇用跑步的方式減肥,每天在朋友圈更新公里數和跑步心得,把好友們點的“贊”當成跑步的動力。
像傳教士一樣號召好友一起跑步,信誓旦旦的在朋友圈保證年底前完成1000公里跑程,最終卻找了1000個理由放棄。
看著比跑步前還要厚重的脂肪,不禁樂而開笑。
多年未見的好友又出國旅游了,這次去的是法國巴黎,看著朋友圈的定位和照片羨慕不已。
像我這樣的臭屌絲只配活躍在菜市場和灶臺旁,買菜時看到穿著睡衣跟菜販討價還價的好友,他不是應該在巴黎嗎?
看著好友朋友圈五分鐘前定位的塞納河畔,不禁樂而開笑。
收到好友的消息:借十元紅包急用,稍后還…
二話沒說轉了過去,顯示“對方已領取紅包”后緊接著收到了第二條消息:紅包我是不會還了,你可以把這條信息轉發給其他好友……
順手刪除了好友,過會兒收到新的驗證消息:你怎么開不起玩笑呢?
看著屏幕上的“忽略”按鈕,不禁樂而開笑。
朋友圈,到底可以證明什么?證明優越的存在?還是證明自卑的心態?
有人說朋友圈是公共場所,我們卻放肆的在這里亂丟“垃圾”。
有人跨越“公共場所”跑到別人“家”里,先乞討,后行騙,時不時再檢驗一下“好友關系”…
共勉一句:蠢東西!
▼
我們到底在證明什么?需要證明什么?又能證明什么?
小時候,為了證明自己成熟,常常把年齡報大幾歲,說的話還是沒人聽。
后來,為了證明自己沒老,常常把年齡報小幾歲,說的話還是沒人信。
現在,為了證明自己不孤獨,于是,開始假裝孤獨…
努力到最后,除了小丑的潛質,是否還能證明更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