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有人說,就是照看好這條命,安頓好這顆心。
每個人都有一條命,一顆心。
這條命是父母給的,也是我們在世上生活的基礎,我們要保證它的健康。而身上的痛苦會影響生命整體的質量。
這顆心是自己修的,我們得讓他安頓平和,獲得寧靜與快樂。
身上沒有痛苦,心里沒有煩惱。這就是幸福。
一、身體是基礎
過去,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自從發明了電燈,人類晚上的時間都變成了工作娛樂的時間。
于是,熬夜就成了現代人健康的一大殺手。
隨著節奏的加快,我們早上沒時間吃早飯,午飯湊合一下,三餐沒有規律,加上食品里的添加劑越來越多,吃東西又不加節制, 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接踵而至。
北宋名相寇準在他的《六悔銘》中說“安不將息,病時悔”。意思是說,平安時不善保養,患病時才后悔。
我們總是這樣,身體康健的時候瞎折騰,身體垮下來才知道養生的重要。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丟掉了身體的健康,無休止的病痛就會如形隨形地侵入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你的生活質量跌到冰點。那時候才開始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二、自然之道,養生之法
怎么樣才能保證健康呢?
莊子在養生篇里說,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保持身體的健康,就要懂得遵從自然之道,這才是養生之法。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證明了這個問題,人的體內有確實生物鐘,熬夜會造成內分泌紊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并不只是古老的規范,也同時是人類遵從自然的明證。
在春天的時候,新陳代謝加快,肝臟排出毒素,所以春天養肝。夏天天氣悶熱煩躁,心臟負荷嚴重,所以夏季養心。秋天天氣干燥,咳喘頻發,所以應當補肺氣。冬天人們需要足夠的熱量對抗嚴寒,所以應當溫補腎陽。
所以,什么是養生,就是遵從自然的規律,不做違背它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康健,益壽延年。
三、過度的欲望,是煩惱的根源
信息技術的發達使得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和最貧窮的同時暴露出來,在比較中,人們很容易覺得不平衡,欲望就被激發出來。
欲壑難填,滿足了這個,那個又會冒出來,人們在一次次追逐中,只能越陷越深。
欲望太多,就成為人們痛苦的來源。
莊子曾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心靈的質樸,往往意味著自然純凈,沒有太多的外物干擾,沒有太多的欲望滋生,這樣的情況下,人的幸福才能到來。
四、樂天知命,順其自然
人無論如何減少欲望,人始終是要生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不可避免的走向終結,而這也成為很多人的心結。
無論是憂懼于自己的湮滅,還是痛苦于親人的離世,人都不得不經歷斷舍離。
這樣的一顆心,痛苦憂愁,難以解脫。
陶淵明也有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順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順乎人則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為。只有內心通達,順其自然,心中的痛苦與煩惱,自然也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