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朋友阿蘭的小姑帶著阿蘭不滿四歲的兒子玩兒了不少自拍,并在微信朋友圈大量發布了這些照片。
阿蘭說,她給自己的朋友圈設了很多訪問限制,但在發孩子的照片時仍會保持高度謹慎,一是發得很少,二是一般不發正面近照。她覺得,小姑給孩子照了那么多像,一張也沒給她看過,還不聲不響的拿到網絡上大曬特曬,對她和孩子一點兒尊重都沒有!
阿蘭所抱怨的事,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你我都可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也有可能不經意間給別人造成困擾。
孩子是否需要被尊重?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孩子,我們都應尊重,只是本文側重討論對別人孩子的尊重。是否尊重別人的孩子,體現著一個人的愛心與教養,直接決定別人是否愿意和你交往,是否愿意讓他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來往。
事實上,諸多冒犯孩子的言行,在我們的約定成俗中被視為理所當然。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約束自己,以體現對孩子的尊重?
筆者認為,兩個基本的原則是平等和換位。平等,即把身體弱小的孩子當成一個精神上和你平等的對象;換位,是把自己當成某種言行的被施與者,體會其中感受。在具體注意事項上,下文提供幾點參考意見——
一、謹慎使用別人孩子的肖像
按照法律規定,似乎只要未把別人的肖像用于營利,都不構成對肖像權的侵犯,但我們對行為的要求不應該只停留在不違法。
如果別人把你的照片擅自上傳到網絡,你是否也會感到不被尊重?如果你對那張公諸于眾的照片上自己的形象并不滿意,你的心情是不是會糟糕極了?由己及人,不要去做那個不尊重人和毀人心情的人!
一般來說,最好不要發布別人孩子的照片;確有必要時,建議:如果孩子是照片的主要表現對象,宜選擇孩子形象好的照片并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如果孩子不是主要表現對象,只是無意中被拍進照片,宜對其肖像作馬賽克或遮擋處理。
二、切勿隨意與別人的孩子分享食物
當別人把零食往我女兒手里塞,我女兒用渴望的眼神巴巴望著我,我讓她給人家道謝然后接過來時,我心中充滿強烈的無奈。分享食物的本意是善的,但它可能會擾亂父母對孩子飲食的某種規劃和期待。
有些孩子飯量小,零食吃多了更不能好好吃飯;有些孩子牙不好,不宜多吃甜食;有些孩子正在調理身體,對食物攝入有嚴格要求……更不要說,有些孩子有食物過敏癥。
如果你非要和別人的孩子分享食物,至少記住以下兩點:把食物給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直接給孩子,尤其不要直接把食物塞到孩子嘴里;同桌吃飯時,你可以勸菜,但不要給別人的孩子夾菜,更不要用你自己使用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三、與別人的孩子開玩笑要注意分寸
成年人與孩子相處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成年人愛拿孩子的無知尋開心。諸如:我是你你爸爸;喊我爺爺就給你吃糖;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表演一個節目,表演不了你就是笨蛋;你媽媽不要你了……
如果你知道孩子會用多么大的真心對待你說的話,你應該為自己的卑鄙而感到恥辱,你欺負了一個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遠不如你的人,對孩子及其父母構成了極大的冒犯。
孩子至真至純,我們實在不該和他們開玩笑,所謂逗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應該視孩子為與你精神平等的個體,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用對待成年人的態度,認真和他們對答,不輕易說假話。
四、不要隨意親近別人的孩子
看到別人的孩子臉蛋兒有肉,伸手就掐一下,或者突兀的抱起孩子、親吻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有嗎?你是在表達對孩子的喜愛,孩子的父母不好拂了你的面子,孩子本人則十分反感這類行為。
你可能和孩子的父母比較熟,但對孩子來說,你只是一個比他高大許多的陌生人,因為弱小,他不太可能避開你的親昵,他可能會哭,然后還要被說成是不大方。可是,誰愿意無故和一個陌生人發生身體接觸呢!
掐臉蛋兒多少有些疼,親吻則可能傳播病毒,類似行為還是停止為好。如果你想和孩子一起玩兒,想牽牽他、抱抱他,還是可以的,但應先后征得孩子父母和孩子本人的同意。要注意的是,和別人的孩子一起玩兒,最好是有孩子的監護人在場。
以上文字是筆者根據社會常見現象及自身經歷和感受整理而成,孩子們受到的不尊重,應該不僅限于這幾方面,因此,我們應該控制的言行也應該是包含而不限于這幾方面。
我們傳統的思維里,不太重視個體感受,且總以長輩感受為先,不去探究孩子本人喜歡怎樣被對待。站在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地,我們應當有所反思,有所進步。
一想到孩子純如白紙,我們偶然的一筆也能改變畫面;一想到孩子毫無戒備,對我們的言行深信不疑;一想到孩子終將長大,對我們施諸其身的影響會有自己的判斷——你是否與我一樣,無法不嚴肅,無法不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