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于蒙山山系、流經一個大型水庫,米河沿著村子北側安靜的流淌。遇到村子東北角的小山坡,倔強地九十度彎折,以L形伸展繼續向南。妥妥地將村子懷抱在臂彎中。
村子東邊的那段河,靠北一段河岸相距二三十米,水深無聲、靜謐安詳,只有蜻蜓點過或魚兒吐水的時候才會泛起幾道漣漪。
靠南一段河岸相距較遠,水淺明快、熱情奔放,遠遠地便能聽見嘩啦啦清脆的流水聲。白天如此,晚上也不停歇,帶著韻律,一直延續。
這部分河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西側的水流區,另一部分是東側的干水區,干水區鋪滿了大大小小的河卵石。
聽老人們說,很久以前,水流區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在河道東側那一大片河卵石的地方。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河流改了道,只剩下河卵石留在了那里,每天經受著日曬風吹的洗禮。
由于水淺,村里的孩子們總是喜歡在這片河道玩耍。
靠近村子的河岸,河水不停地沖刷著岸邊的泥土,形成了斜坡形的岸堤。
河上游的水庫里搞養殖,所以河里有很多魚蝦。河水清澈的像剛剛用洗潔精清洗過的眼鏡片一樣。透過清澈見底的河水,總是能看見很多小魚圍繞雙腳游擺。灰色的、背上帶有紅色條紋的,魚的鰓一吸一呼的鼓起又憋下。小魚兒一點也不害怕人,總是很友好的繞著你轉,但是當你伸手要去逮住它的時候,它就飛快地游開了。不過,一會兒,它就游回來了,你一眼就能認清是剛才那條魚。
村里的大人們總是喜歡到這片河道洗衣服。河道中部,布置著好多塊大小合適的石頭。兩塊石頭一組,一個在前、一個在后、構成T形。在前的是T形的豎邊、在后的是T形的橫邊。一組一組的石頭,三三兩兩的挨著。常常,洗衣人一人占據一組T形的石頭,坐在T形的橫邊石頭上,雙手拍打或者揉搓著T形豎邊石頭上的衣服,偶爾跟旁邊的洗衣人說說笑笑。一天里,洗衣人來了一撥又一撥,走了一撥又一撥。河水,總是堅持不懈的嘩啦啦清脆的流淌。為一撥又一撥的洗衣人帶來清澈見底的河水。
很小的時候,跟常常隨大人去河里洗衣服。
隨手帶一個寬口玻璃瓶,瓶口用一層薄薄的塑料膜封住,瓶口中間摳一個硬幣大小的洞。把地瓜面做成的魚食從洞里放到玻璃瓶中。一只手拿住玻璃瓶,另一只手捂住瓶口的洞,緩緩地把玻璃瓶放到河底。
坐在近處觀察玻璃瓶,如果玻璃瓶里的水渾濁了,趕緊沖過去用手捂住瓶口、另一只手快速地把玻璃瓶從水中拿出,就會發現有一條魚在玻璃瓶中打圈。幸運的話還會發現有兩條。然后,把玻璃瓶中的水倒出,魚兒就會隨著水流被沖到了盆里。因為被驚嚇,魚兒加速地在盆里轉圈。
把盆端到靠近河水的河卵石上,雙手捧水形成半圓形,將驚慌的魚兒轉移到預先挖好的小魚塘里。魚兒打量著小魚塘,以為自己回到了河水里,又悠閑地游開了。然而,小魚塘只是河水旁邊的一個小坑。小坑挖完后,河底的水會從小坑的底部慢慢冒上來,直到小坑里面的水位與河道里的水位相近。只是魚兒不知道。
第一回合結束,重復第一回合開始第二回合。唯一不同的是,中間要時不時跑到小魚塘邊去觀賞那條魚兒,偶爾問問魚兒餓不餓、水夠不夠。
幾個回合下來,小魚塘的魚兒越來越多,興趣也就越來越淡了。
搶大人一個座位,坐在T形的橫邊石頭上,雙腳放在T形豎邊石頭的兩側,透過河水觀察小腿上的腿毛。又細又短的腿毛向著河水流走的方向展開。若是旁邊有人經過,驚得河水上下晃動,細小的腿毛還會隨著上下晃動的河水上下浮動。
若是小腿或者腳丫被什么華華的蹭了一下,那肯定是調皮的魚兒。抬起大腳拇指,魚兒被威脅似的快速溜掉,跑不出二十公分,就會折返,游回腳邊。
魚兒喜歡逆流而上,不停地擺著尾巴,腦袋一進一退一進一退,進的總比退的多,樂此不疲。
有時,看的出了神,分不清魚在河水里游動、還是在河底的河卵石上爬動。
長大后,常常自己去河里洗衣服。
經過洗衣粉浸泡的衣服,拿到T形豎邊石頭上搓揉,再把它整個放進石頭旁邊的水中。由于水的浮力,衣服漂在河水的表面。頓時,一片一片灰色污水被湍急的水流帶走,不過十幾公分,污水就會被河水稀釋,消失不見,只剩下衣服被水流拉直、一上一下地漂浮。如果洗的是褪色的紅色床單,景象更是壯觀。大片的紅色被水流帶走,紅色的污水被河水打散、消失的無影無蹤;床單平鋪在水面上,被水流抻直,離遠一點看,儼然一張網。
洗好的衣服,端到河水東側的河卵石空地上。一件一件平鋪在河卵石上、用河卵石壓住四個角,把洗衣盆翻扣在河卵石上晾曬。
河卵石,通常是黃沙色的。大的小的,圓的橢圓的。但是,也有白色的、或者白里透著淡淡的黃的,有些有棱角,有人叫它打火石。
我總是喜歡收集打火石。衣服曬好后,光著腳丫走在河卵石上,弓著腰、邁著小步,小心的找尋著。遇到一顆,就像如獲至寶,小心收著。
有一次,遇到了一塊特別的石頭。深灰色,層疊結構,棱角分明。一層灰色、一條黃色條紋、之后又是一層灰色。帶回去收了好多年。
這是曾經的小河,真實的桃花源。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我心中的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那片桃花源不見了。
河道變窄了,河卵石空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河道兩邊的堤壩和大坑。再也沒有辦法挖小魚塘了。
河里沒有魚了,或者說看不見魚了;河里沒有洗衣石了,再沒有人去河里洗衣服了。
偶爾想去看看,但是,滿目瘡痍,再也不是原來的樣子,再也回不去了,我的桃花源。
不過,曾經的存在,已刻在心里,留存于記憶,回味起來也已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