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九大召開的日子,世界期待中國答案,我也期待自己能在這個關鍵的時間收獲自己的轉變,這一想法在我看了大冰的幾篇文章之后變得尤為強烈。
首先是《弟弟》,弟弟的故事給我帶來的最大的觸動是即使在最偏遠的邊境線上,他依舊憑借自己的努力走進了城市,走進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同時給弟弟妹妹帶去希望,用努力,是有可能穿越平行世界的。
從這一點上,成都姑娘給了我相同的感受,二十大幾選擇留學,在人生開始要準備安定下來的時候她選擇開始拼搏,走進了另一種人生,我并不奢求她那有如甜寵言情小說一樣的結局,因為我知道要獲得那份不同尋常的幸福,必要先品嘗常人難以忍受的苦澀,挨過能把人逼瘋的寂寞,那份幸福她收獲的值得,我只是很羨慕她有那樣的勇氣去為自己選擇另一條路,二十出頭的我每當憧憬自己的未來是總是一臉惆悵的得出一個悲傷的結論——家人、結婚、照顧孩子、照顧老人、照顧孩子的孩子、照顧自己。無論我怎么繞仿佛都繞不開這種必然的結局,于是感到沮喪,感到生活失去了意義,開始得過且過,并非是我不想承擔責任,只是當責任只是責任擺在那里的時候,你無法不感到惶恐 ,仿佛你活著只是為了慢慢變成一個模板 ,似乎一切都沒有了堅持的理由,因為你最后都是那個模樣。我知道這樣想很矯情,但是在這個年紀,這個開始思考自己將走向何方的年紀,我們總是審慎而又患得患失的,也許若干年后我們會覺得這有些矯情的可笑,然而這就是這時的我。
然而莉莉的經歷大大的鼓舞了我,不僅僅是她轉變后的華麗人生,更多的時她選在在二十幾歲出國的這個決定,我總是被告知20-25是奮斗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的努力成果基本決定了未來的幾十年,這種說法有一定的激勵作用,然而對于不滿于現狀的我來說仿佛是惡毒詛咒,這種從一而終的生活模式讓我感到深深的絕望,然而,看過莉莉的故事,我才開始相信改變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盡管最后的結局都大抵相同,但盡量讓我們走過的路多一些,看到的風景多一些,也許會更坦然的接受這種安排,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就是自己的,如果你想沖出桎梏,就去做吧,人生是沒有寫好的劇本的,這個新時代也不會再強加給我們什么年紀該干什么事的限制,一切取決于你自己,想好就去干,你的未來由你自己書寫,所以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