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品質是堅韌
安吉拉是美國天才華裔女女科學家之一,安吉拉辭去行業管理職業之后去紐約的一所公立學校去教七年級的數學,她很快就意識到iq并不是將成功和失敗學生區分的唯一標準。她通過實驗得出的理論是成功的預兆是毅力。近幾年來美國被一股全新的教育理念席卷,那就是堅毅。
2010年科恩兄弟翻拍了老片獲得了奧斯卡提名獎,這部影片講的是14歲女孩為父母報仇的事,片名的原意為真正的勇氣,這部電影也啟發了教育界:研究者認為堅毅原比毅力,堅強的意思更豐富。堅毅是對長期目標、持續激情的持久毅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含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征。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的一直做一件事情很久,那就是堅毅,向著長期的目標保持著激情,即使失敗但依然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堅毅,
從2005年開始安吉拉開始研究學生的性格,她對千名高中生進行調研并跟隨西典軍校,國內一流大學進行了跟蹤和分析,她發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在美國的大城市和中國一樣,許多家長爭著把孩子送到心儀的幼兒園。這些美國的家長和中國的家長都生活在假設中,他們認為成功是以智商高為前提。因此家長們讓孩子學習知識,獲得學歷,考取證書。所有這些都是給孩子在線形跑道上增加成功的砝碼。堅信有投入就有結果。
近幾年來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對這種假設提出了質疑,他們普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給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否幫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比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勇氣以及自信心,這些影響他的一生。
為什么要關注堅毅,因為現在的孩子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少的面對失敗,他們雖學習刻苦,承受壓力,但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順利。許多人不用面臨重大的挑戰就順利從大學畢業了,學生們從家中和學校受到過度保護,很少有困境,所以很少有機會培養抗挫折能力。在生活水平越高,獲得教育更容易的今天孩子比過去更少得面對失敗,而在步入社會以后,面對社會乃至全球的競爭,孩子們卻比過去更不懂的如何面對失敗。
怎樣培養堅毅的性格呢?過去人們重視智力,認為掌握知識的多寡直接決定了學業,事業表現,以及其能否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取得勝利,但專家們發現,兒童未來的表現,事業的成就,生活的幸福指數只有不到20%取決于智力,其他大部分由情商決定。正向心理學提出了人類成功得7大秘密武器是堅毅,激情,自制力,樂觀態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智商被排除在外。
一個6歲的孩子是否知道3+2=5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是否愿意在第一遍算錯后重新嘗試,直到得到正確答案。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不是跑得多,跑得快,而是在摔倒之后站起來繼續跑,哪怕是最后一名。
父母應該做什么?父母應該把挑戰擺在孩子的面前,真正成功往往發生在突破邊界和障礙的時候,如果你孩子一直沒有機會戰勝一切困難,他可能永遠不會具備戰勝困難的自信,體驗冒險和障礙是孩子學會堅毅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孩子有機會去追求,至少一個很難的事情,這個事情做的怎樣不重要,盡可能努力才是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也許孩子會很焦慮,但他克服障礙的時候,他就會愛上這件事,并且找到發自內心的堅持下去的動力和自信。
接著是讓他們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候立即結束,許多人認為才能是與生俱來的,這樣的想法會導致孩子輕易放棄。其實,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磨煉自己的天賦,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如果結束可能就放棄了最棒的時刻。所以要求孩子每做一件事就要堅持到底,這樣的鍛煉會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克服不適感和障礙。
當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的時候,還應該適時的推動孩子比如制定時間表,鼓勵堅持。
成功很少發生在第一次嘗試,事實上通常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并且充滿艱難險阻,困惑甚至覺得無聊透頂,這都是旅程的一部分。當你撥開層曾濃霧時,你會看到湛藍的天空。
此觀點來自安吉拉的一篇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