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習(xí)慣或許可以救孩子一命
我曾經(jīng)遇到過這么一位家長。她帶著孩子去市場,遇到一位大伯賣牛肉干,孩子就停下走不動道了。大伯給了孩子一片牛肉干,孩子連謝謝都沒說,立刻一口咬了上去,但沒咬斷,她的脖子就一直仰著,等著大伯撒手。
這位家長倒不覺得丟了面子,她想到——孩子饞成這個樣子,一點都等不得,要是自己一個沒看住,吃了陌生人給的食品,被拐走了可怎么辦呢?
這位媽媽不是在杞人憂天。曾經(jīng)有人做過實驗——即使家長千叮嚀萬囑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玩具,在接受實驗的3-5歲孩子中,還是有將近75%最終禁受不住誘惑,不僅吃了陌生人給的食物,還跟著陌生人上車。而實驗人員“行騙”所用時間,往往超不過三分鐘!
為什么孩子能輕易地被陌生人騙走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控能力,也就是說延遲滿足能力發(fā)展不足。香香的食物,好玩的玩具在眼前,什么安全、危險,就全拋在腦后啦!
如今,鮮有人提到延遲滿足能力與“人身安全”息息相關(guān)。有些不法分子專門針對2-5歲兒童實施犯罪,正是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自理能力,但自控能力又不足,容易被引誘,因此只要花費少許買零食,甚至只是讓孩子玩一會自己的平板電腦,孩子很快就會跟著自己走,不會掙扎哭鬧,犯罪成本幾乎為零。
那怎樣才能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呢?歪歪兔育兒老師告訴你,只要你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讓他遠(yuǎn)離一多半的危險了!
1、為孩子建立習(xí)慣:在孩子接受別人的食物或玩具之前,問問媽媽可不可以。
這里請家長首先注意——不必為孩子建立“陌生人”的概念,相反,您需要讓孩子知道,除了直接養(yǎng)育自己的親人,無論誰給了自己食物和玩具,都必須告訴家長,家長同意之后之后才能接受!即使這個人是來做客的親戚,即使這個人是天天見面的同事,家長都必須讓孩子報備。
為什么呢?因為孩子無法分辨“陌生人”和“好朋友”——在孩子眼里,和自己說過話,交換過名字,做過游戲,就都是“好朋友”。而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了孩子這一天真的想法實施犯罪。
因此,您從第一次有人要給孩子食物時,就要告訴他這件事。雖然這時孩子可能不太明白,但一定要讓孩子這樣做。您甚至可以讓朋友幫忙,讓朋友故意“引誘”孩子,讓孩子加深印象。
2、用盡可能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并不全是好人。
如果孩子常常禁不住誘惑,那就得當(dāng)心啦。您不必疾言厲色地批評孩子,而是要逐步地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并不全是好人”,甚至還可以視情況而定,給孩子看一些紀(jì)錄片,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上好人多,但壞人也是存在的。
3、孩子平時生活中的需求,適當(dāng)滿足。
很多被引誘的孩子往往擁有這樣的家長——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飲食控制非常嚴(yán)格,比如覺得必須遠(yuǎn)離薯片、膨化食品,只能吃純天然食品的家庭,孩子可能就會被“垃圾食品”吸引;有些家長態(tài)度非常嚴(yán)厲,在不滿足孩子的欲望時,并沒有做有效的情感彌補(bǔ),而是嚴(yán)厲地說:“就是不行,你哭也沒用”。這就很容易讓孩子因為逆反心理而接受別人的食物。
從本質(zhì)上講,這樣的家庭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匱乏匱乏,尤其是“愛”的匱乏。孩子不能從家長那里得到愛,可不就要從陌生人身上得到嗎?
因此,在生活中,當(dāng)孩子的需求不能被滿足時,您需要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可以,或者什么時候就可以了,并允許孩子發(fā)泄不良情緒。既然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不能被滿足,愛就不能再缺席了。這樣孩子就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抵制住誘惑,讓自己遠(yuǎn)離危險。
4、家長還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為孩子進(jìn)行安全教育。
如《歪歪兔“不僅僅是安全”系列互動圖畫書》通過生活化的場景、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翻翻書”互動形式,潛移默化地為孩子進(jìn)行安全教育。
《延遲滿足不好,孩子易被拐跑》系歪歪兔幼兒早教課程原創(chuàng)內(nèi)容,原文http://www.waiwaitu.com/html/2016/fmxt_1024/3674.html歡迎轉(zhuǎn)載。原創(chuàng)光榮,抄襲可恥。在轉(zhuǎn)載時請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樂園。對于構(gòu)成盜用、剽竊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權(quán)及相關(guān)權(quán)益的行為,我方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zé)任的權(quán)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