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認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理財,只要一提起金錢這個話題,即使不讓人感到恐懼,也會令人不安,因為總是擔心,如果解釋錯誤,會讓我們的孩子一輩子陷入深深的債務里難以自拔。
有些父母為自己沒有做好理財而感到愧疚,擔心他們的孩子看到他們在處理財務問題上一團亂麻的窘迫情形。但即使是那些財務狀況十分良好的父母,談起錢來也是閃爍其詞。
那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機會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呢?
與孩子談錢的14條建議(上):
第1條 跟孩子談錢要趁早,比你設想的時間還早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報告顯示,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能夠理解經濟學的概念,比如價值和交換,盡管他們的理解尚停留在非常粗淺的層面。他們甚至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出不同的選擇。
雖然這些經濟學概念十分基礎,但是,它們對于我們理解金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盡管經濟學中沒有類似小莫扎特鋼琴演奏視頻那樣的兒童普及產品,也沒有看起來像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玩偶,只要用手一擠,它就會給你的孩子講“低買高賣”的道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的孩子年齡太小,無法集中精力聽你講關于金錢的道理。
你蹣跚學步的孩子渴望,并且能夠理解許多道理。當你注意到,你的孩子拿起手機要掃一掃,或者好奇地翻你的錢包時,你就該教給他一些基本的財商知識,比如錢是從哪里來的,怎么用錢付費買東西,而不是滿臉寵溺地笑他“人小鬼大主意多”。
即使你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理解不了那么深刻的道理,他也明白你教他的知識是很重要的,等他長大之后會用得上。而且更神奇的是,他儼然比你想象的要理解(聰明)得多。
第2條 適齡教育
首先,你要堅信跟孩子談論錢是沒錯的,但是你講的內容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
如果你失業了,你最好給上小學的孩子講:“我們以后會經常在家做飯吃,因為在家吃要比在外面吃便宜很多。”你不必跟這么小的孩子提及你目前的狀態不好,需要調低養老保險金,以保證全家的收支平衡。
如果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讀高中的孩子身上,你可以說,你的收人減少可能會影響到他今后上大學的學費,這種說法不僅是可取的,而且也是非常明智的。你和孩子一起探討,在目前的狀況下,你不能像以前那樣能夠承擔孩子大學期間那么多的支出,這個時候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面對目前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和處理。
通常來說,如果你要跟孩子探討一些比較艱澀的財務問題,只要實話實說就行,但同時要讓他們放心,無論如何他和你都可以共同解決問題。
第3條 多講些趣聞鐵事
每當我們一本正經地和孩子討論嚴肅話題時,孩子就躲到一邊去了。更糟糕的是,我們原本的好意可能會激怒他們,把他們推向我們不愿看到的對立面。實際上,我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一個觀點。
比如說,現在很多人消費毫無節制,信用卡額度透支太多,之后出現的信用問題等。還可以跟孩子普及比如網絡上那些裸貸、套路貸的一些軼事。這樣的故事可以很直觀地說明某些財務上的疏忽會給未來造成負面影響的道理,這會深深印在孩子的記憶里。
正面案例同樣重要,比如像《小狗錢錢》里面的吉婭,通過正確的金錢分配方式,最終達到了自己的3個夢想之類的,如果身邊有現實的例子更佳。
第4條 使用數字,即使你有數學恐懼癥
如果用數字支持你的觀點的話,人們更容易理解金錢的概念。比如你對孩子說,“年輕時就把錢存進養老保險金里是非常重要的”,這么說的效果非常有限,不如直接舉個例子:“如果你從22歲開始每個月往養老保險里存300元,你在65歲時時就能領到100多萬元呢。”毫無疑問,孩子會把這100多萬元記到腦里。
如果你不知道從什么地方找這樣的數字給孩子舉例子,可以理財書中的一些案例,或者如果你可以從一些理財網站上找點簡單的在線理財計算器。(當然了,也可以選擇上Marco老師的“財富航海圖”,其中會給到12個專業的理財工具,讓可以非常輕松的就計算出來。)
第5條 不要隱瞞你之前理財失利的事情,也不要過度分享細節
我們通常遇到理財失利的時候總是喜歡調侃,無論是刷爆了信用卡,還是付不了一兩張支票(或者十張支票)。但是,如果你不愿厘清理財時犯的錯誤,只是希望擺脫內心的負罪感是沒有用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理財顧問。
如果你在回答孩子提出的一個直接的問題,一定要挑選那些你想與孩子分享的理財失誤,或者說你為了和老朋友一起自駕旅行而花光了銀行存款,或者講述把你的401K退休金全部投資到一個失敗率極高的商業計劃上,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痛恨不已的決策失誤,需要用很多年的時間去彌補。
第6條 不要隱瞞隨身帶多少錢
這可能是很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的苦惱問題。當我們為人父母以后,無論我們的錢包里是不是塞了足夠的錢,每當我們經過孩子鐘愛的玩具店,或者為買什么物品爭執不下時,我們總想跟孩子撤點小謊,避免抑制不住可能的暴怒。千萬不要這樣做。
你可能會對孩子說:“我沒有帶錢,我沒法買那包小熊軟糖。”盡管這聽起來沒有什么害處,但是更好的方式是告訴孩子真實的不買糖的理由:“不行,我認為我們現在不需要買它。而且,牙醫建議我們不要吃這種糖果。”簡單直接的回答是最有效果的。
雖然你的確有特殊理由撒個小謊,但直接的解釋對孩子接受你的決定而言更有幫助。如果你的孩子想買的物品不在你的預算范圍之內,那就直接說出你的理由即可。或者,如果你有別的理由反對買這些物品,比如,你不愿讓孩子在鄰居家玩水槍,那也要說出來。
記住,孩子是很聰明的,絕對不滿足于你說的“我們買不起”之類的借口,因為根據民調顯示,這條理由基本上不可信。無論你的理由是什么,比如說沒帶錢之類的都不會奏效,因為孩子知道,除了現金還可以有其他的支付方式。
如果你哭窮幾分鐘后開始刷信用卡,那你真是糗大了。一但你被孩子發現撒謊了,孩子以后總是會琢磨你是不是值得信任。因此,這樣做是不可取的。總而言之,購物的時候寧可讓錢包咬你一口,也不要事后被自己的謊言反咬一口。
第7條 明確你的財務負擔,然后把它放到一邊
有一些父母會認為,這都是因為她的父母沒有理財能力而導致自己沒辦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金錢,甚至還會經常跟孩子說。他們不會做預算,也從來不攢錢,對生活完全不負責任。
還有一些父母的情形恰恰相反:他們理不好財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對錢控制得很嚴格、很謹慎,所以他們發誓,等他們成為父母后,絕對不會這樣生活。
你能否留意到你的父母如何理財,以及如何影響你的行為?
能做到這點很好,但是不要把它當作你理不好財的借口,更不能因為這個原因,不去傳授你的孩子關于理財的知識。積極地對待金錢,至少剛開始的時候要假裝積極地對待,這總比消極對待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