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簡書首頁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有對象還裝單身,你的愛是假的吧?》,覺得有點意思,便點了進去。大致講的就是真正愛對方的人總會想要讓周圍的朋友知道自己所愛之人的存在,而不是藏著掖著,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來看看。
記得當時我在評論區留了一句:“但是,我就是那個一直單身,卻被人誤以為有對象的人。”沒想到評論區一下熱鬧起來。有人點贊,有人回復。其中有說自己也是這樣的,有說扎心的,甚至有人說我肯定是太帥,長了一張妖孽臉。看得我哭笑不得,心想著,我倒是想讓自己帥,可奈何是個女兒身啊。只是靜下心來一想,大家反應如此激烈,大概真是有人和我情況一樣,而且還不少。
于是,我決定寫這篇文,來扒一扒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過在扒之前,我先來談談自己為什么會單身?
01 原生家庭
在6歲以前,我一直是跟著農村的奶奶爺爺生活的。那時候父母忙,我媽平均兩個星期才回來看我一次,我爸更不用說了,一走大半年,想見他快趕上老百姓見皇帝了,真是難。所以那時我和他們的感情很淡,淡到見了老媽不敢叫,見到老爸叫舅舅的程度。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事實的確如此。
后來他們工作穩定,安頓好一切,才把我接回城里。據我媽形容,當時我問了她一句話“媽媽,我能開一下你家的冰箱嗎?”很好笑對吧,可由此便知,我們的關系簡直陌生的不像樣兒。她說自己當時自責到快要奔潰,但也別無他法,畢竟逝去的那段本該陪伴的時光不是一兩天能彌補得回來的。
小時候的我啟蒙很晚。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還連4+7等于幾都算不對,爸媽擺了火柴棍讓我數也沒數出來。考試經常不及格,小朋友們也不愿意陪我玩兒。所以我童年時代其實有一陣子是被孤立的,被老師和小朋友們避之不及的那種人就是我。懂事兒一點后,我開始思考這會不會和我突然換地域,導致對陌生的人和環境不適應有關?答案是肯定的。
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新遷至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會明顯的感覺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會造成情緒上的波動。此時,若是身邊有熟悉的人進行疏導和安慰,便會好很多。但當身邊沒有這種能讓人信任并放下戒備的人出現時,就會產生一種內向的自我保護。很顯然,當時“父母”二字對于我而言,是沒有什么概念的,就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存在罷了。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缺乏安全感的性格。當時的我很容易表現出一種對于愛的渴求,會因為擔心沒人和我玩兒而奮力的去討好對方;為了尋求父母的認可和愛,努力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只為他們夸我一句“真是個乖孩子”。我怕失去這些,所以想牢牢的控制,殊不知,這只會讓我變得越來越沒有原則,失去自我。有人可能會問,這和為什么單身有關系嗎?當然有。
安全感匱乏會導致我們在日后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對別人的愛進行猜疑,遲遲不敢接受。而接受后又因擔心受傷不愿付出,漸漸使情感天平失衡,關系破裂。這便是第一點本質的原因。
02 教育環境
教育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這兩點無疑都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上學那會兒,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老師和家長都會給你灌輸一個概念——“早戀可恥”。
我小學啟蒙晚,所以跳過;初中雖徹底開竅,但當時是開了學霸模式,只知道學習,感情方面還是遲鈍的,所以也可以忽略了,重點來說一下高中和大學。
高中那會兒我初心萌動,先是喜歡了外班的一個男生,而后又暗戀了我的同桌。這一暗戀,就是六年,你們別問我為什么沒去表白,因為我慫。可我為什么這么慫呢?
那時我處在心智不成熟時期,尚未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所以,學校老師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導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在他們看來,高中時期談戀愛,是錯誤的,是羞恥的,最終是會影響學業的。于是,我很傻很天真啊,就覺得他們說的對,還是應該以學業為主。
記得當時老媽告訴我,女孩子唯有變優秀,才能吸引到優秀的男生。這句話有道理我至今依然承認,可是,她當時沒說優秀的標準有很多,不單單只有學習好這一條啊。還有,變優秀也許吸引來的不是優秀的男生,而是渣男啊,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暫且不論。總之后來的結果就是,我親眼見暗戀的男神娶了別人,心碎一地。
到了大學后,我的內心已經能夠接受得了談戀愛了,但并不期待一個人走向我。這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因為那時的我,已然成長為了一個內心驕傲的人。我學習努力,拿獎學金;在千人面前演講競聘學生會主席,然后管理的風生水起;大四上學期就開始著手找實習單位,而后順利申請到了一家建筑設計研究院的offer。我沒有什么寂寞空虛的感覺。看到宿舍樓下那些膩膩歪歪的小情侶,是真的覺得幼稚。只是后來我才明白,那時努力變好的我沒有什么錯,稚嫩的他們也沒有錯,唯一錯的就是我不該用這種驕傲的態度去藐視那些純真而美好的感情。
變優秀,毋庸置疑。但不要一味的為了追求優秀而去變得優秀,那樣只會失去自我。試著給自己一些不完美的空間,并接納這種不完美。遇見自己喜歡的人,可以大聲的告訴對方,這并不丟人。所以,教育的環境和方式會影響我們對事物本質的判斷力,而斷章取義、不一分為二去看待問題,人云亦云的做法,是導致我單身的第二點原因。
以上兩點原因,是我結合自己親身經歷所談,下面我來告訴你們,為什么后來大家都覺得單身的我是有對象的人?不過與其說他們覺得我有對象,不如說他們是不敢相信我還單身。
03 成長蛻變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蛻變的過程。有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失去自我,而有的人越發的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很幸運,此時此刻,我能問心無愧的說自己是后者。
我身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我上初中時,我的小學同學認不出我,我上高中時,我的初中同學不認不出我,我上大學時,我的高中同學認不出我,直到我大學畢業走向工作后,我的大學同學見了面說的最多的一句也是“你怎么和以前上學的時候差別那么大?”我的成長經歷,雖然不似丑小鴨變白天鵝那么夸張,但也足夠夠豐富多彩了。
一路走來,我從一個又黑又胖又矮的村妞,長成一個身高174cm,皮膚白皙,長發及腰的姑娘;從一個被孤立,被排斥,學習成績差的自卑小女孩,變成學習成績優異的班委;從害羞內向見人連話都不敢說的孩子,變成能夠站在千人面前演講主持的小白領。這里面經歷了什么,大概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吧。
現在的我,會在平時休息的時候,看書碼字,打球爬山;會在小長假的時候,陪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會獨坐在一堆情侶中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會在努力工作一年后,給自己放個假,然后背起包來場一個人的旅行。會孤獨嗎?當然會,但我享受這個過程。因為在我看來,當一個人能夠取悅自己,讓自己活得更有趣更有價值的時候,那種踏實感和滿足感是無法替代的。
我身邊經常有人會問我,你這么優秀,為什么還單著啊?我笑著回答他們:“如果說以前的我是不敢談戀愛,那現在的我就是不愿將就著去戀愛。我相信愛情的存在,只是寧缺毋濫。”其實,我身邊有很多姑娘都是這樣的。
她們努力賺錢養活自己,讓自己的生活狀態變得更好,獨立堅強,自信滿滿;她們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全都利用起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公益活動;和朋友在一起時恣意盎然,落落大方;從不擔心自己因年齡太大會失去競爭力而嫁不出去。這些姑娘,始終期待并相信愛情的降臨,最后,她們只會嫁給愛情。
所以,我想對身邊這樣的姑娘說:“不要流于世俗,那是淹沒你前進的潮水;不要畏懼等待,那是滋養你盛放的雨露;不要羞于追逐,那是激勵你擁有的力量。堅守本心,向著朝陽,終會收獲屬于自己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