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本周主播分享
*? 聽眾語音反饋
*? 聽眾文字反饋
*? 家長育兒分享及群里互動
*? 學習參考資料鏈接
主播分享時間表:
百合:詩詞賞析? 隔周周二發布
齊天大圣:三國演義 隔周周二發布
棠棠:詩詞賞析 隔周周三發布
本周主播音頻:
百合 6-4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6-4 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本周主播簡書集錦
語音反饋集錦
聽眾反饋時間、內容明細單:
吳與同 主播? ? 見上↑
杜伊祺 主播?
齊天大圣 主播 6-9 齊天大圣和媽媽關于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親子反饋 見上↑
北北? 6-9 北北和媽媽反饋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見上↑
陳沁蕓 6-9 陳沁蕓和媽媽對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大君 6-9 大君和媽媽關于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賀子慕 6-9 子慕和媽媽對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季家澤 6-9 家澤和媽媽對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劉軒辰 6-8 劉軒辰和媽媽反饋百合主播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見上↑
蜜爾 6-9 蜜爾一家對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涂翀 6-9 涂翀和爸爸對百合主播《白雪歌頌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武宣辰 6-8 武宣辰對百合主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6-8 宣辰媽媽文字反饋見下↓
小卯 6-9 小卯對百合主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進行反饋 見上↑
呦呦? 6-9 呦呦和媽媽對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反饋 見上↑
于涵菲 6-9 于涵菲對百合主播本周分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涵菲媽媽? 6-9 本周反饋文字版 見下↓
曾美齡 6-9 美齡和媽媽反饋百合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見上↑
安辰 6-9 安宸和媽媽關于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李夢荷 6-9 李夢荷和媽媽反饋百合主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見上↑
思涵若涵 6-8 思涵若涵和爸爸媽媽對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Amy 6-9 Amy和媽媽對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 見上↑
6-9 出錯反饋:Amy媽媽對上周出錯的反饋見上↑
沈豆豆 6-9 沈豆豆和媽媽反饋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見上↑
丁老師 6-9 丁老師對百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小國的無奈 見上↑
齊天大圣媽媽 6-9 齊天大圣和媽媽關于百合主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親子反饋見上↑
棠棠媽媽 6-8 錯反饋:棠棠媽媽執勤出錯反饋 見上↑
百合爸爸 6-9 吳與同爸爸反饋百合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見上↑
文字反饋集錦
本周反饋:@本周執勤-沈豆豆媽媽?武宣辰媽媽對百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反饋,這是百合分享的絲綢之路上的第五站了,百合開篇為我們介紹了大美新疆,我沒有去過新疆,現在聽的心里直癢癢,一定找時間去看看!這次分享的是岑參的送別詩中的代表作,本該是表現的離愁,但是作者卻充滿奇思異想,通過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表現了邊塞的苦寒,通過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還有另外一首送別詩就是百合分享里提到的《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是特別的相似,一樣的前半部分是再寫景,后面抒情,這兩部名作同時送別詩,我個人感覺后一首氣勢上強一些,但是前一首的雪景是寒中帶有秀麗,兩首都是岑參的經典之作!
@本周執勤-沈豆豆媽媽? 本周反饋? 于涵菲媽媽對百合主播《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的反饋。
文字版:分享岑參的另一首邊塞詩-《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 唐 ·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這是一首傳誦很廣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寫得自然、本 色。岑參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過這樣的說明: “萬里奉王事,一身 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因 此從道理上講,他是自愿的,情緒的基調當是昂揚樂觀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當時的安西都護府治所在龜茲, 在通訊、交通都極不方便的唐代,對一個久居內地的讀書人來說,要離家數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豈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詩首聯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園東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語,只是默默凝視著東方,思鄉的主題一上來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鄉越來越遠,“路漫漫”三字不僅指出這種事實,而且很 容易勾起“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清平樂])一類的感觸 來。首句只敘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龍鐘”是沾濕的意 思,全句說: 揩眼淚巳經揩濕了雙袖,可是臉上的淚水仍舊不干。這種寫法 雖有夸張,卻極樸素、真切地再現了一個普通人想家想到極點的情態,沒有絲 毫的矯揉造作。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美齡媽媽:? “今天看達芬奇500周年紀念展,分享他的一句話?,愿家家都享有互相理解的快樂”
丁老師語錄:家庭在孩子上學之后在教育上的主要作用應該是人格塑造和糾偏補短,一定不應該是把孩子當陀螺來趕。
不遷怒,不貳過”,可以說是一個人難以企及的修養。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順心的事,不讓火氣繼續冒上去。不貳過,就是知錯就改,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人們總說吃一塹,長一智,可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人少嗎?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一句話,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真的人人能做到嗎?
遷怒于人就是傷害別人,遷怒于己就是傷害自己。
丁老師:@美齡媽媽-聽眾-G2006上-夏洛特?達芬奇的這話,讓我想起了【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握手][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