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一個好習慣有多難,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體會:
o上班時老是分心,效率奇低,每次都險之又險的在死線前提交任務——我要養成專注工作的好習慣。
o 受夠了啞巴英語,外國帥哥問路我居然只會講“Sorry”——我要每天都練習英語聽說,爭取出國游玩無障礙。
o 嘔,肚腩太大,低頭看不到腳尖了——我要少吃一點,而且每天要鍛煉半小時。
……
出發點是很好的,決心是很大的,現實…現實是很殘酷的:
o 每次打開電腦,還是忍不住先點開自動彈出的八卦新聞。
o 堅持學習了5天,周末到了,歇息兩天吧,然后,你懂的,就沒有然后了。
o 嗯,今兒加班太累了,明天再跑步吧——基本上,明天=無限期。
懶,是人類的天性。身體總是趨向于使之舒服、自然、無需消耗意志的狀態。打破固有習慣,建立一個新的、更有序的習慣,需要巨大的、源源不斷的意志力——而恰恰這是大多數人缺乏的東西,因為意志力實在是一個易耗品。有一本叫《自控力》的書里提到:每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我們每次都是從同一個地方提取意志力,在一個地方用得過多,其他地方能提取的就有限。我對此深以為然。
一個要用到“過多意志力”的地方,必是關乎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失敗,需要付出慘重代價。我一個朋友,辭職后當公號狗,成立了一個工作室專寫營銷類干貨文章,每天雷打不動5點起床洗頭洗澡,看書學習,分析案例,抓取熱點;上午9點開始寫作,每天堅持推送至少一篇文章;下午和組員討論選題及文章標題,經常討論到深夜;同時還要講課、錄制課程。因為工作室要生存、盈利,員工要養家糊口,她強迫自己成為高效運轉的機器,不知疲倦的寫稿、擴大流量、掙錢。但在健康飲食、保持身材這方面,我朋友的意志力就不夠用了:吃吃吃是她不可妥協的安慰,創業一年,胖了14斤。她嘗試減肥,但最終失敗。
為了鼓勵人們堅持,很多心理學家、成功人士從心理、生理、感情、前途等方面對意志力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同時提出一系列培養意志力的方法和手段,并衍生出諸如“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28天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一個任務只要堅持3個月,就能變成習慣”等看標題就顯出一股子急功近利味道的雞湯文。作為一個意志力薄弱、并因此看了很多相關書籍、喝了好十幾鍋湯、嘗試了18種訓練意志力的方法,之后然并卵的資深“好習慣養成失敗”人士,我只有一條寶(che)貴(dan)經驗分享給你:如果你真想在某方面作出改善并持之以恒,只需要一個條件——付!出!代!價!
有句雞湯是這樣的:沒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足夠想。同理,沒有什么好習慣是養不成的,只要你付出的代價足夠大。像我朋友,如果她不這么堅持學習、寫稿、高效率工作,面臨的代價可能就是失業,然后繼續生活在她爹媽“寫東西就是不靠譜”和“還是考個公務員,談個老實對象”的威壓之下——她絕對不!能!忍!受!至于多出來的14斤肉,愛侶能愉快接受就好,別人說我胖——干卿底事?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在乎別人評價、自尊(卑)心強的人,最不能忍就是啪啪啪左右開弓各種被打臉,那就付出面子的代價:把你定的目標廣而告之,尤其要讓以下兩類人知道:一種是那些你心里覺得本事不如你,但又過得比你好的朋友;一種是認為你絕對做不成某事的長輩,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某個三姑六婆。要萬一做不到,就讓某某多一條瞧不起你的理由,就證明你確實不如Ta,就印證了別人說的“看,我說他就是3分鐘熱度吧”是實話。想想就已經坐立不安,再艱難咬著牙也要堅持下去,哼,不蒸饅頭爭口氣!
如果你神經大條,別人的看法與天邊浮云類似,那就付出金錢的代價,簡單、粗暴、有效。比如你立志每天至少走一萬步,就加入微信運動圈并建一個相應的群,請里面的朋友監督你每天的運動量,不達標的話,就在群里發紅包,一次50元或更多(關鍵是要達到令你肉痛的金額)。想必你的朋友們是十分樂意看你犯懶的。發個幾次,你的錢包就會督促你該采取行動啦!當然,最后結果是奮起跑步,還是解散群,這個真不好說……
總之,如果你真心想養成某個好習慣,你需要設置一個難以忍受的代價來對抗放棄。如果放棄的成本不高或者根本沒成本,一般是堅持不下去的。那么,一個任務(跑步、學英語、專心工作…)要堅持多少天才能變成習慣,這取決于多久能看到效果,嘗到甜頭,你就更有動力去做,直到有一天,少了它你就渾身不得勁,到處不舒服——恭喜你,成功了!
(其實,這篇文章應該叫“怎樣才能養成一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