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授所授的思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日轉發了中國傳媒一教授關于朗誦技巧的講座,引起了群里的一番議論。無論大家的觀點是否正確,這種敢于質疑“權威”的學術思想就是進步,就值得驕傲。
古人說,“學貴善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服從,就是聽講。但在真理面前,如果是這些權威、教授們錯了呢?這又將把我們的文化帶向何處?
“首先我想說說聽聽這位專家的朗誦的感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字正腔圓的說出來,聽不出哪句是心里話!但是他提出的“每個一字每句話要有出處。‘不要見風是風,見雨是雨’還是和老師的朗讀觀相契合。從每個字每句話里探求真情感,這是需要我們去做的。”
“有多少人讀文章不是見風是風見雨是雨呢?而我們面對風風雨雨的假象所感悟到的背后的思想的真靈魂的真,才是我們朗讀者自己內心的需要。可惜,這位付專家的朗讀,我還是聽到的見風是風,見雨是雨。這里順便說下文章里提到的薛飛,我聽了他不少朗誦,哪一篇都是霍霍文字!假的要命!”
“有誰能共嗚蕓蕓眾生的情感?把朗誦這樣歸類總結無疑強調的還是‘技’,也只能停留在‘術’的層面,真正的情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受,感動了自己也就感染了他人。”
“我個人不懂朗讀,但相信萬物同理。人之誦讀吟詠不外乎傳達情感信息。某人縱有字正腔圓的吐字,若不諧和情感,只是一掛鳴的鑼;某人再有優美的嗓音,若只爲表現自己,充其量是嚮的撥;愛是最好的聲波振源。
留聲機可以播放聖潔的唱詩,也能播放低俗的二人轉,關鍵看碟片”
感謝各位的思考,也相信這種思考一定會體現出應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