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是愉快的,和久未見的朋友相聚,收到長輩豐厚的壓歲錢,頻繁得到心儀的禮物,不用早起,不用每日為作業傷腦筋,這些足以讓孩子們不想,甚至不敢面對開學這件事。
我家姑娘4歲半,幼兒園中班,是個偏內向,有想法不敢直接表達出來的小女孩。比如她想喝飲料了,她會說:“媽媽,我剛才吃飯沒吃飽。”“那就再去吃一點。”“我不是飯沒吃飽,我是沒喝飽。““......”比如眼睛盯著我的手機,說:”媽媽,我好無聊啊。“”那媽媽陪你玩玩具。“”可是玩玩具也很無聊”“那媽媽給你講故事。”“講故事也很無聊。”“那怎么辦?”“我覺得我可以看會動畫片。”“......”
哥哥上小學開學比較早,我也時不時會提起姑娘也馬上要開學的事情,她只要一聽見開學兩個字,就會兩眼淚汪汪,委屈巴巴的跑過來,問:“媽媽,我明天要開學了嗎?”“不是明天,還有幾天才開學。”哇!扯開嗓子哭起來,我不理她,她就邊抽涕邊說:“媽媽,我不想上學,永遠不想上學!”“那你不學本領的話,長大要變成小傻子的,只會傻樂怎么辦?”“我覺得傻傻的也沒事,我只想在家吃喝玩樂,不想上學!”“......”過了一會兒,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她又哭著跑過來:“媽媽,我的夢想能實現嗎?”“夢想?”“就是永遠不上學的夢想。”“我覺得不行。”“可是,可是,我真的不想上學"她撇著嘴,眼眶里噙著眼淚,充滿請求的看著我。我依舊搖搖頭。又過了一會兒,她跑到廚房來找我,說:”媽媽,我不想上學,其實是因為田老師。“我驚訝又開心的看著她,她終于說出來了內心的真實想法,她不是不想學本領,不是想一直在家吃喝玩樂,她只是害怕那個她一犯錯就會批評她甚至懲罰她的田老師,我詢問了具體情況,并明確的告訴她,我會找田老師好好談談,讓老師對她溫柔些,她點點頭。我接著說:“你不是從來沒睡過學校的上鋪嗎?這次媽媽給你搶個上鋪,怎么樣?”她很期待的看著我:“可以搶到上鋪嗎?”因為班里的上鋪只有幾個,大部分都是下鋪,所以很難搶到。我堅定的回答她:“我會一大早就去學校,這樣這學期你就可以睡在上鋪了,多好啊!你從來沒有睡過上鋪呢!”“是啊,如果能睡上鋪那就太好了!”她歡喜萬分。自此姑娘再提起開學都是期待的,甚至想立馬就去上學。
碰到這種問題家長們不要擔憂,不要急于給孩子講道理,更不要大聲訓示孩子不懂事,我總結了幾點,覺得對于解決這類問題很是奏效:
一、勇敢面對事實
先講一個小故事,1858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者茜爾瑪.拉格蘿芙出生了,盡管一出生迎接她的是錦衣玉食和家人的百般呵護,也沒能阻擋疾病的降臨,不久她就換上了一種無法解釋的癱瘓癥,喪失了走路的能力,多方求醫無果,家人幾乎失去了希望。一次,父母帶她去乘船旅行,熱心的船長夫人注意到這個安靜而略顯寂寞的孩子,就給孩子講起了船長有只天堂鳥,這只鳥不僅名字動人而且本身也異常美麗,在船長夫人繪聲繪色的描述里,她被深深吸引了,并詢問能否看看這只鳥,船長夫人滿口答應,但她并不知道這孩子有癱瘓,就禮貌的伸出手準備在前面帶路,這時候奇跡發生了,茜爾瑪.拉格蘿芙因為極度的渴望,竟拉住船長夫人的手,慢慢走起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從此,她的病就痊愈了。
當我們極度渴望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會忘卻面臨的困難,變的更加勇敢。對待孩子 也一樣,如若你想讓他做什么事情,先給他講講最能吸引他的理由,這樣他就會非常渴望的去做,而不會一直想到是困難。
二、做孩子的榜樣和堅強的后盾
認識一位媽媽,生孩子前她是一個極其柔弱且多愁善感的女人,但有了孩子之后,她的表現讓我詫異。孩子滿三歲上幼兒園,入學焦慮避免不了,她卻坦然面對,無論孩子哭鬧成什么樣,她都果斷遞到老師手里并微笑的與孩子再見;孩子生病需要輸水,扎針的時候任憑孩子表現出多么的害怕和緊張,她都平靜如水,極力配合醫生;得知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后,詢問完情況,她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找老師,和老師交流,不僅僅聽老師表述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會把自己了解的孩子講給老師聽。曾經問過她,為什么有了孩子后你就變得如此堅強,她回答:“碰到事情,只有媽媽表現出來堅強和平靜,孩子才不會覺得這件事都多可怕。”
父母是孩子的最堅強的后盾,這句話似乎家長們都明白也都會告訴孩子,但是請不要只講大道理,做出榜樣讓孩子看到和感覺到,才有效果。
人生是個輪回,我們的孩子是面鏡子,她就是孩童時期的自己,當初我們有多膽小,有多懦弱,有多希望父母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沒事,別怕,要勇敢些!”這些話對于我們幫助不大,那時的我們希望我們被人欺負了,爸爸能拉著我的手到學校質問那位同學,當我不敢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能幫我分析利弊,轉移我的注意點,引導我更加勇敢。
你能做到這樣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