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很長時間才醒悟過來,那引以為傲的強項和優點,恰好遮蔽了我的眼,而對應的弱勢和缺點正以某種特別的身份給了我逃生的路。
借鑒一下別人的話,總覺得照見的是自己,怎么照都是。
手腳勤快,腦子愚鈍,只會干,不會想,認知不足,短視會是巨大失誤。
如果一件事,有人可以花一分鐘干完,干好,那么花兩分鐘的,哪怕多一秒的,就得好好思考思考別人是如何辦到的。
效率上,有人干的更高級,更聰明,更智慧,向他們學習,不該固守,進步和革新,是趨勢。
覺得很懶的人,可能不是懶,恰好他們知道如何思考清楚再干,不蠻干,結果反而好。
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結果或者得到的答案,很不同,思維定式,制約性也大。
昨天就在琢磨一件事,跟那對冠軍父母聊天,十多年前,在生意場,他們就能辦到停下來十幾年不賺錢,都可以搞定培養孩子高額支出。
兩人全職陪伴,國內外參賽,每天訓練,在北京的大量開支,十幾年都沒能間斷過,年輕的時候就搞定物質基礎。
這倆人得多有智慧,按照年齡推算,剛剛三十歲,人家就財務自由了,就算不是一生,至少過去的這十幾年里完全可以。
他倆的認知水平,重新出山,都能秒殺一幫人。
按照過去十五年核算,往后再推演,算力高手。
現在兒女接力,這接力賽安排的,得夠我想很久很久,冠軍能差到哪里去,上下推三代,這父母當的,真智慧。
如果用倒敘的方式演繹發生的一切,我想我肯定驚訝于某個階段的固執或者是執迷不悟,可是順著走,還是會歷史重演,所以,過去能調整的是汲取教訓,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時間意識起來了,最怕跟人消耗時間和心緒。
如果是沒有意義,還浪費時間,還影響心情的,哪怕是多一句,過后都有巨大的懊惱,和心理陰影,真想一巴掌呼死自己。
檢討越多,就越是發現,保持距離,是明智,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句,那一個動作,會招惹別人,從而帶來時間和心力精力的巨大耗損。
學會設置屏障,保護好能量,杜絕耗損。
節約時間,心力,精力,需要完成一生的長途跋涉,才能確保活著,體面到達終點。
常時間積累的問題,需要給些時間,慢慢鏟除,用力過猛殺傷自己,常常想起減肥那段歲月,能成功,是因為遵循胖子非一日吃成,瘦了,也不能一日搞定。
聊天好多人,就減肥這個事,我是真經歷過,也有心得,我看他們定個目標,瞎整。
二三十斤,定一兩個月,最多兩三個月搞定,能辦到的極少。
不減還好,一減猛彈。來回折騰,身體都整壞了。
這事要想成功,第一步先搞定自己心理,深刻認知,有啥必要減,直到覺得輕而易舉,秒秒鐘辦到,就容易了。
后面的,就是做個兩年三年計劃,慢慢來,一月標準掉一斤,健康又容易,兩年三年呼吸一樣辦到。
我就這么搞定的,很穩定,還簡單。
就是太簡單,很少有人能聽,總想速成。
哪有那么多速成,說是最快的方法,就是最難搞定的方法,看似最慢的,反而很快。
后來,我觀察,這邏輯在其他方面也適用。
做事如果基礎架構不健全,捷徑一準是錯誤,根本不牢固。
倒是反過來,很快。就是地基先打扎實,上面就快,提速可以提得起來。
小事情都搞不定,上來個有挑戰的,直接就壓垮了。
遵循規律,遵循順序,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