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章是解答24年12月21號新時代青年未來發展大會現場上海交大碩士研究生姚同學的提問未來得及回答的問題。
問題47,關于聽講座的:怎么做:搜集到名師 到 匹配到具體課程、怎么找到具體地點和時間、怎么進校、怎么解決住宿問題,如果想要學習這是一系列的難題,這是怎么克服的呢?
答:在互聯網時代,一切常規信息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只要用心。比如各個公眾號,大學,學院官網,小程序同城活動,各種學習的組織等等,無非是不同時代,不同的信息分發方式。
多交往不同學校的朋友,互通往來,比如我曾經免費蹭外校宿舍,一切資源都在人的身上,一切能量也在人的身上。所以學會與人合作,而不是把眼睛只放在可見的物質上。
做一件事,只取決你的心,你只要覺得重要,一切都不是問題,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
問題48,去哪兒:在不循規蹈矩地走尋常路的時候,會面對未來就業的壓力嘛?比如在某個時間點不實習,未來可能就找不到好工作。這種機會成本的壓力是怎么應對的?
答:所以做啥事都要提前準備,不僅僅是出名,覺悟也要趁早,比如有些大一學生就在實驗室里做實驗,發論文,還有些直接去實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資源。
一個可怕的事實是,大學里的90%資源被10%的學生占據了。大一大二的時候要抓住一切機會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格局,大三開始準備專業和實習。即使大三大四或者走上工作崗位了也可以抓住機會去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就會有了。
問題49:關于發展:在技術創新時代通過講座獲得機會的前沿信息模式可復制嘛?【解釋:移動互聯網+區塊鏈時代,由于技術門檻不高+規模效應,更多表現為模式創新,了解到最前沿的想法,就算技術基礎不牢依然可以迅速跑出來,比如王興入局團購6個月依然在學代碼。? 但在技術創業時代,就算有想法,依然需要經過漫長的技術積累;假如嘗試去找到對應團隊的話,優秀的科學家為什么要接受一個非專業的陌生人加入呢? 技術創業時代,通過講座了解信息后,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占據怎樣的生態位?】
答:講座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既不唯一也不是最優的,最好的方式當然是小圈子,大佬帶著你玩這個門檻相對高,對自己的能力和資源要求高。在發展的早期階段,普通人通過講座獲取優質信息相對普世一點。
現在看早些年互聯網發展技術門檻不高,那時候機會多,那是相對目前的人工智能來對比的,但是在當時也是少數人才意識到互聯網,區塊鏈巨大的機會,我們人類總是懷戀過去的機會,覺得當下沒有機會,但是站在十年后來看今天,又是拍大腿錯過機會了!正如二十年前的房地產,十年前的區塊鏈,當時也沒多少人敢貸款參與進去。
技術創業,依然需要銷售,運營,商務,產品,法律,市場等各種崗位,只要擅長一種技能,都會有用武之地的,混進技術圈子需要交投名狀,要讓別人知道你的靠譜,專業,值得信任,不管技術,行業如何變遷,人的優點在哪個時代都會發光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