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之前,和大家分享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我也不知道中文怎么翻譯。英文中有這么一個詞組(……)很難讀。這是什么意思呢?非要翻譯的話就是賣家優勢。
自從人類產生交易以來,就是買家搞不清賣家藏了什么!理論上我們希望賣家把一切都公開,但是現實情況:就是賣家比買家懂得更多,買家就容易吃虧。
人類史上一直有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我也沒想告訴大家,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我只是希望再坐各位充分了解這個概念,請你務必了解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基本上是大家將來投資理論基石最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
還有一件事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投資這個事情不能靠信仰的。
過去許多年里我一直在區塊鏈行業里不屈不撓,風中屹立。我身邊很多人和我說笑來你是有信仰的,通常我不會解釋,人家都這么想了有什么好解釋呢? 但是在這里,我要分享的是“投資不能靠信仰”。
因為用信仰的人,就不能用邏輯了,你都有信仰了還要邏輯干嘛!都不能獨立思考了。所以我以前說過,最耽誤賺錢的就是邏輯差。
所以,為了投資有收益大家一定要邏輯好,這點非常重要!
投資這件事從來都是很長期的結果,為了讓大家明白長期有多長,長期可以帶來什么效應。我來和大家說一個DM的股市故事,江湖傳說中的DM就是之前刷新全世界ICO,EOS的代碼創作者。
我是怎么認識這個人的呢?我和你細說頭。在2013年的6.7月份,我在網站上看到一個人做了一個“比特幣教育項目”。這個作者查理很單純,早期有很多比特幣,但是他到處送人。那時候比特幣超過100美元了,可是他手里沒有多少美元,所以他做了一個網站,做比特幣教育。我就覺得這個人很好,我就捐了十個還是二十個比特幣。這樣我們就認識了。
過了一陣子他和我說,你不是天使投資人嗎?我現在有個很好的項目。他找到DM可以做CTO,他有個很好的idea,他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我覺得這個項目很好,看了他們的白皮書,不明覺厲。我就覺得投資五十萬美元。實際上沒有面對面的交流下,就把比特幣轉過去。于是他們就開發出去了比特股。然后并不想最初設想的那么順利。DM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經常觸發眾怒。而我是做為一個靜默的投資人,我認為:投資前做好功課,后面就不管了,就耐心等待,無論做好做壞,都不說話。
到了2015年春節前后,DM以技術入股的方式,49%股份加入了steemit的團隊。結果他說,上次對不起,你的股份平移到這個股份。所以這個公司我的股份是49%乘以21%,但我覺得太多了,就要了3%左右。steem的項目實際上類似pressone。其幣的股份的價格也漲的很高。但是steem的創始人又跟DM撕逼了,DM不要股份直接離開了團隊。steem的創始人又很為難,就把DM的股份交給了笑來。我覺得不能要這么多,就要了7%左右的股份。
DM跟另外一個人合伙——布萊登。做了一個項目叫EOS。DM希望我投資EOS。DM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做出了三個去中心化區塊鏈項目的人,我只認識這么一個,必須投!后來EOS的大家就都知道了。但是我要跟各位說,我和DM的合作,是四年前種下的種子。是一個時間的考量。
我再和大家講一個特別逗的經歷
緊握著比特幣不放,不放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知道我做的第一個交易所叫貔貅。貔貅是什么,就是只吃不拉。所以我和朋友們經常開玩笑,我什么幣都能拿得住的。但是我什么資產拿不住呢?就是“以太坊”。以太坊就是我根本把握不住的資產。無論什么情況,不管好壞我都拿不住。那時候我身邊很多人都看好“以太坊”,老貓、丘亮都看好。但是他們和我說的時候我總是有一絲猶豫,因為他違背我個人遵循的設計原則。
我比較抵觸“一個去中心化的項目以中心化的方式運營”。當以太幣到了1美元的時候,老貓讓我買五十萬美元,那我就買了。后來以太幣漲到3美元的時候,我問助手,買了多少以太幣,結果助手告訴我,他忘記買了。后來以太幣漲到60人民幣的時候,我就說管他的,買吧!買個三百萬的。
在投資里有個定律:叫做忘掉成本,就是忘到之前的成本,所以就直接買了。
輪不到我,那就算了嘛。緊接著后來又過了一段時間,60元人民幣左右到 時候我腦袋又一閃,管他呢?投資有個原則就是“忘記成本”。買了五萬多個以太坊,還是三十萬美元。結果買來不到幾天,他就漲到80元人民幣。所以我助手很開心。
結果前腳到80元就出了一個事情,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約的一個項目DAO。
這個去中心化的VC項目是當時ICO金額最大的一個。但是,由于程序有漏洞,所以當時黑客侵入以后,盜走了。緊接著導致ETH的管理機構在社區內不得不強行分叉。所以現在大家只有ETH和ETC,硬分叉傳來之后我在家里罵自己:你看這個東西不能投,這是你的投資恥辱。然后我就把以太坊清空了。
當然,大家知道后來的事情。ETH后來一路漲,漲到將近3000人民幣,看來這錢不屬于我。后來很多項目都只收ETH,我就陸續收了一些ETH來投資ICO。可是也沒有投資多少項目,所以后來索性還是清空了,現在手里沒有一個EHT。
所以你看,也有我根本把握不住的資產,無論那個資產多么的好。
我把自己丟人的經歷講給大家聽。有個人名人說過,“我們要渴求真相,渴求到不惜被羞辱的地步”。這句話非常重要!
所以,我想借這句話告訴大家一個原則:不是你的錢你別要。(這個世界上的錢是賺不完的,有一些錢就不屬于你,你就是賺不到。不要因為賺不到而懊惱。)
如果僅僅有一些錢你賺不到你就懊惱,你會心態不好,會覺得世界對你不公平。有很多的時候,所謂的修煉是非常重要的,全靠想明白!
好了,經歷講完了。跟大家分享一下PressOne的設計原則。
這個設計原則其實就兩個字:簡單。
很簡單的原則是吧?其實,我告訴你把這個原則貫徹到底,簡單卻不容易。非常地不容易。我給大家分享一段我的思考過程。
2013年時候,我嘗試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去顛覆版權固有的出版發行的方式。花了很多錢和精力,但是受挫了,只能暫時放棄。后來我發現,這其實是兩個事情:一個是版權確認,一個是版權分發。版權分發是可以去中心化的,但是版權確認只能是以中心化的方式來完成。
然后我就很郁悶,后來過了半年,我跟晨興的投資人聊天,他說:笑來啊,這個版權確認的事情其實不需要你來做,你想啊,既然有去中心化的賬本記錄,如果此人是盜版者,這個盜版記錄就被不可抹殺地記錄下來,他盜版唄,盜版越多越麻煩。我就覺得想法越多的人越不成事。
你看,當我們覺得事情有兩個層面了,會覺得這個事情已經很簡單了。但是有些人就能看出,其實只要一個層面就可以解決,更簡單。這樣的人是能夠做成事的,這是當時我被震驚的一個感受。!
所以呢,后來終于覺得時機成熟,開始認真設計PressOne的系統的時候,更多的層面是哲學層面, 因為設計哲學其實遠比下面的代碼重要的多。
我和大家舉個例子
當年我們在討論BigCoinTalk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BigCoin有一個隱藏的討論板塊,里面都是老成員和彼此信任的人。那時候,其中有一個程序員詳細的分析了BigCoin的源代碼。其中一段話讓我記憶深刻:“這個寫代碼的人雖然是一個新手,但是這個人的設計思想是我見過最符合奧卡姆剃刀的思想。”就是多一分都是多余。
后來我在認真思考比特幣的事情的時候,這一段討論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我眼里,比特幣就是去中心化的銀行,這個銀行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這個銀行就是記賬,多一分都沒有。
比如說,銀行里的借貸業務、賺取利差業務他都不做了。因為這不是銀行的核心業務,他只做銀行最核心的業務,發行貨幣和記賬。所以,這種能夠在設計哲學上達到極致的做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當我后來想要設計PressOne的時候,和已經成的Steem有相當大的分歧,就是設計思想上的分歧。
比如說,我想要一個嚴格的實名制和嚴格的強關系。大家都感覺微信上的氛圍比微博強得多,因為微信上都是強關系,兩個人都必須互相關注才可以說話,這是基于IM的系統。在系統級別上雖然不是實名的,但是朋友間是互相知道的,所以實名制加強關系會帶來更加和諧的關系。
關于這個實名制的好處,我一會兒還有更多的講解。我再說另一個設計原則,也是基于簡單的設計哲學衍生出來的,就是這個系統里的設計哲學——我認為更合理的利益分配等于更和諧的社會關系。(就是在任何一個經濟系統里都有利益分配,可能一開始的時候有合理的利益分配,后來會變得不合理,一旦不合理之后就會產生不和諧)
所以,如果我們發現一個利益分配不合理,如果我們有機會,就要把利益分配變得合理。
不要認為顛覆就是更好的事情,當我說要做PressOne的時候,很多人在外面說,你如何面對中國的特殊環境。好像我要顛覆什么似的,其實我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認為顛覆更好,我認為絕大部分是過于天真的。Too young Too simple。
如果你熟悉歷史你就會發現,每一次顛覆之后就會伴隨著重建。重建其實是更難的,顛覆之后如果不會重建,你其實在把事情變得更糟。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并不過分迷戀顛覆。這樣的例子特別特別多。
再說下一個:自由本身不等于為所欲為。
這也是為什么我在出版發行領域提倡實名制,在出版發行在這個場景下,實名是更好的。在微信上社會更和諧,在微博上社會更亂,因為在微博上很多人都是匿名的。很多人在微博上罵我,我過去一看,這人只有一個粉絲。這人為了罵我特意注冊了一個新的賬號,他都不敢實名罵我。
比如說,當BTC剛出現的時候,很多人說“哇!這是洗錢的好方法、這是跨境的好方法。太顛覆了!” 其實,時間會告訴我們,這些想法都是異想天開。
“區塊鏈”已經發展七年了,從來沒有一個人用區塊鏈技術做過跨境支付成功,大家可以想想為什么? 如果微博像云幣一樣,每個用戶通過了KYC認證,我猜很多言論都不存在了。所以在很多時候,自由不等于為所欲為。
這些簡單的設計原則理解了,再去看pressone系統就很容易理解。
在傳統的方式中:
作者就負責生產內容
出版就交給出版社負責
但是在pressone上:
出版方和作者是一個角色
作者在發布內容的時候,會加上“智能合約”,這個“智能合約”來決定接下來的內容參與者,會支付什么費用,獲得什么樣的利益分配。
所以,這個世界一下子就變得簡單了。
這個世界就兩個角色:生產者和使用者。過往的多個角色被簡化為一個角色。
過往的閱讀者變成兩個角色:
購買方
也是轉售方
當一個讀者看了一個作者的內容,這個內容帶著一個“智能合約”,當這個閱讀者看了內容后,增加了一個權利:我可以看了內容后,把這個內容轉發出去。甚至附加上自己的評價。這就承擔了過去出版方的任務,分發了內容。所以,他應該獲得因為他的轉發而產生購買的「分潤」。這就是系統的設計。當然,你沒有付費,你就沒有權利轉發。
于是,設計就變得非常簡單。一切內容呈現,不一定要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完成。智能合約、版權認定是實名完成的。如果你是一個實名者,你發表了別人的東西,并且附加了智能合約開始收錢,也就是在系統中留下了盜版的記錄,通過共識機制,大家就不再買這個盜版者。這個懲罰機制就是讓這個人一輩子再也賺不到錢。
所以,你看版權認定這個事情,甚至不需要去中心化的方式完成,只要加上去中心化賬本即可。
我們這個系統會比較簡單:該由中心化完成的就由中心化完成,該由去中心化完成的就由去中心化完成。就像圣經里說的: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所以,你問我pressone跟其他項目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這里。要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把一切中心化的方式完成,經過了四年的思考,我認為是行不通的。
甚至,在一些關鍵細節上,就這個內容應不應該存儲在區塊鏈上。在技術上,你在區塊鏈上是不可能存儲很大的數據的,比如說影片、歌曲,這是很難的。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把數據存儲在區塊鏈上,那它就不可撤銷,一旦不可撤銷,就會發生一種情況。比如,一個人發了一張14歲小孩的色情圖片,它就永遠存在區塊鏈里,這就不好了。
所以我們在區塊鏈上加一個hash,他是不可撤銷的,但是它不會轉變成一個可讀的信息。
這樣!我關于的簡單原則已經解釋的差不多了。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說我并沒有說什么!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來我花一點點時間,和大家分享我在區塊鏈世界生存的的經驗。
我在區塊鏈世界里生存,最重要的一句話:要等到下一個牛市才是真正入行。
絕大多數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因為聽說有個牛市的存在才沖進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很多思考都是無價值的。
因為,區塊鏈這個東西的價值太驚人了,導致任何人都一樣。剛知道的時候都會腦子要炸,產生各種沖動,然后異想天開。然后很快熊市就來了,夢想就破滅了。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入行就離開了……
這張圖,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什么,這是比特幣總市值的增長。隨著單價上漲總值也在上漲,大家看看這張圖最右邊的急速上揚和中間的急速上揚,是不是其實一模一樣。中間那一段就是2013年12月份的價格。所以每次比特幣泡沫所謂破滅,其實都沒有破滅過。
如果這張圖不放大的話,你可能看不到在前面還有一個凸起,如果放大的話是這樣的。 這張圖里面,上面的部分是你看到到今天為止的市值變化,下面這圖是2011年六月份為止的,我是2011年三月份開始注意BTC,然后急速上揚讓人害怕,之后很快泡沫破裂,腰斬再腰斬。大家再仔細看看,這三次是不是形狀一模一樣。
所以后來我有個總結,我見過很多對BTC和區塊鏈瘋狂的人,很多人認為這個太棒了,我信仰BTC和區塊鏈。我也就聽聽,我知道他們是暫時的興奮,來個牛市他們就興奮,來個熊市他們就消失不見了。下一個牛市他們又回來,被證明是失敗的投機者。
有一點和大家分享,其實我們不是沒有白皮書。我只是不想像外界那樣,用一個白皮書去吸引人。即使我做個設計說明,我也是收費的,我不是想推廣,我是想分享。未來我們要的事情,我很難一下傳遞出來,但是我每天都很興奮。
很少人知道EOS到底是什么?EOS其實不是一個公鏈,它是一個基礎設施。人們用基礎設施搭建一個新的公鏈,比如說pressone。而后在公鏈的基礎上,好像eth一樣。也就是說EOS是一個可以在上面開發很多ETH類應用的基礎設施,我們開發了pressone。他就像現在的eth一樣,在他上面可以發行資產,建立應用。
未來都要建立的應用都有哪些呢?比如說“文章發布”。就是一個微信公眾號。再比如說圖書館、電影院。
大家知道在國內最值得區塊鏈化的內容商品品類是什么嗎?其實不是“經管類”,而是“時尚類”,真的是非常好的品類。!
所以,我們接下來需要大量的人才。剛才觀眾里有人問,你們團隊有多少人,李路同學有區塊鏈開發經驗嗎?
其實,大家并不了解,我們的團隊事實上離EOS非常近。甚至,現在大量我們團隊的成員在美國接受培訓,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大量的人來和我們配合,我們甚至很快會搭建一個平臺,讓開發者競聘,參與我們的業務。
所以,如果你有開發能力并且自信,有動手能力。請投你的簡歷到hr@press.one。
我的個人經歷:是見到了太多人有想法但是做不出來,我在得到專欄有分享,想到不作數,學到不算數,做到才作數。
我們是做事情的人,我們做了很多事情,接下我們會做更多的事情,我也很開心,今晚我要過45歲生日了,這是我過的第一個公開生日。雖然沒有Party和香檳,我一個人在屋子里對著手機瘋瘋癲癲的說話,也很感謝各位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