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漢學農7年,最后卻來南京找了份書店的工作,長輩們都屬于無法理解,痛心疾首的反對者,而朋友們大多羨慕我找到組織或工作輕松,我目前的狀況也確實如此,專業不對口,工資低,勞動強度小。
跨專業就業實屬無奈,進科研院所學歷達不到,進公司連投簡歷數封無人理睬,恰在這時男友提醒我往個人興趣方面找,我想想從小到大唯對書籍興趣不減,索性去正在招聘的書店應聘,然后,就進了這個行業,做起了營業員。
在書店,我到底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書店里的營業員會有自己的職責區,也就是說他會對某一類或某一區域的書籍付全責,當然不包括書本損壞自己賠這個責任啦。熟知什么書在什么地方擺放是最基本的能力,一般還會要求到了解書籍的出版社和作者的程度。一般來說,營業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書架,對庫存不多的書籍及時補充或增訂。訂書說起來簡單,好像不過是書賣了就添上,其實也有學問。現在書目種類繁多,如何維持種類齊全和銷售增長的平衡就是難題,書店面積在那兒,到底要顧及更多人的需求還是暢銷書的最多銷售呢?很多書賣的就是個時間點,曼德拉去世,李娜奪冠,學生們寒暑假,公務員考試,錯過了就是積壓庫存的死錢,能從購買者嘴里獲得最新的需求信息才能盡可能未雨綢繆。
然后,是來貨上架。處理顧客需求幫忙找書或推薦是大家看得到的,收書上架可能被注意得比較少。書店越大每天的上架任務就越重,因為書店的更新添補還是很及時的。成箱的書來后推至庫房,在核對書籍數量種類無誤后往往需要加入磁條,防盜。然后書才被大致分類推出等待各區營業員上架。上架也是技術活。哪些書可以平鋪醒目吸引購買,哪些書默默置于高層不容易觸及,靠的都是經驗。書一般從高到低從厚到薄擺放,最怕非常規書,和其他書放一塊兒怎么擺都不好看,簡直是有強迫癥人的克星,也許它也就是瞄準平鋪這一條道去的。
最后,就是熟悉書籍,了解市場。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來書店工作我很開心,但不代表我只想在書店里做個輕松的營業員。我愛書,希望更多的人買到對的書好的書適合自己的書,這樣,一本書才發揮了它最大的效用。書從作者的筆下到讀者的手中會經過出版社和書店或其他平臺這兩個重要環節,出版社直接連接作家,而書店直接面對讀者。讀者到底要什么,我們怎么把書賣出去,是我們的終極命題。最好的圖書環境就是,好的書能到達更多讀者的手里,而書店里總有你需要的那本書在售。
工作未滿半年,有起早有貪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在工作之余還見到了各種人各種事,絕不輸于書里的故事,這也是工作之前未曾預料的額外的精彩。
生活中時刻都會有誘惑來動搖我,有壓力來否定自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能堅持住,在書店里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