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繼續(xù)!貍叔將帶你們走出常見的護膚品誤區(qū)~
各位如果有什么皮膚疑問需要解答,也可以在對話框給我們留言哦!
1、不要流汗,毛孔才不會變大?
聽到有人說“平常不太流汗,毛孔卻變粗了。”說到這里貍叔心里按捺不住想吐槽啊~那些平時跑步流幾個汗的就來跟問我是不是毛孔會變粗的,我......
看來也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毛孔和汗孔的差別。
毛孔,顧名思義,是指長出毛發(fā)的地方,而不是汗流出來的孔洞。毛孔分泌皮脂,汗孔則是排出由汗腺制造的汗水。汗流得多不會導(dǎo)致毛孔粗大,汗流的少也不會讓毛孔變小。
皮脂和汗水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皮脂是油分,汗水則是水分。毛孔可用肉眼看見,汗孔則幾乎看不見。分泌皮脂的皮脂腺在毛囊內(nèi),和毛發(fā)連接在一起。
皮脂呢,在皮膚表層保護肌膚不受外部環(huán)境刺激,避免細菌感染,并具有滋潤肌膚的功能。毛孔呢,則是會隨著季節(jié)、年紀而變大。在青春期時,體內(nèi)激素分泌增多,皮脂腺就會變大和分泌油脂,并把它排到毛孔外,如果分泌過多,排出的也多,自然導(dǎo)致毛孔變大,所以油性肌膚容易有毛孔粗大的困擾。
2、純天然的護膚品就比較安全嗎?
居家DIY護膚品的優(yōu)點是“自己以天然成分直接制作,值得信任,加上未加添加防腐劑...”不過,這里頭有幾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是天然物質(zhì)。
天然物質(zhì)并不代表安全。在家使用的天然物質(zhì)多為植物,護膚品公司往往宣稱它們“溫和不刺激”,但站在皮膚科醫(yī)生的角度來看,這簡直是一派胡言了。宣稱“植物無刺激”,本身就是錯誤。
事實上,我們所處的自然界中,沒有什么物質(zhì)比植物更容易引發(fā)各種接觸性皮炎了。
有些水果酸性過強,會侵蝕皮膚;有些植物在涂抹時沒事,但碰到陽光成分就會發(fā)生改變,從而引發(fā)過敏反應(yīng)。就算是一般家庭最常用來鎮(zhèn)定肌膚的蘆薈也不是完全安全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蘆薈表皮易引發(fā)過敏,必須完整去除表皮后,才能制作成面膜使用。
第二個陷阱是防腐劑。
自制護膚品若不含防腐劑確實比較安全,但那僅能維持幾天罷了。雖然某類化學(xué)防腐劑爭議不斷,可是為了防止護膚品腐壞或受到污染,防腐劑仍是必要的成分。再說,日常生活中加工食品、藥品也一定會添加。
如果沒加防腐劑,護膚品也會跟食物一樣容易腐壞。一旦受到污染或者變質(zhì),就會使皮膚感染細菌或者過敏。
第三個陷阱是皮膚吸收度。
皮膚覆蓋著一層名為皮脂和細胞的皮脂膜,所以不太能吸收水溶性物質(zhì),這就是“油水不相溶”的道理。
自制護膚品最長使用的維生素C,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水溶性物質(zhì),換句話說,這類成分涂再多也是停留在表面,無法被皮膚吸收。因此,使用維生素C制作護膚品時,通常要將它變?yōu)橛H膚形態(tài)的才行。至于怎么變呢?(噓...這是秘密)
3、市售維生素宣稱有祛斑效果,是真的么?
據(jù)說,就像我們吃維生素那樣,護膚品已從外涂走入內(nèi)服的時代了~
更準確地說,以前是將護膚品涂抹在肌膚外,現(xiàn)在是直接將肌膚所需的營養(yǎng)吃下去。最具代表性的產(chǎn)品,就是口服的玻尿酸和膠原蛋白。
口服的保濕產(chǎn)品玻尿酸雖然大受歡迎,不過在醫(yī)學(xué)上,它的效果還未被證實。因為大部分的玻尿酸,都會在小腸被吸收,然后分解為微小的單糖,所以很難斷定是否能作用在皮膚上。維生素C也是如此。吃再多的維生素C,雀斑或黑痣也不會消失的。
研究顯示,吃進肚子里的維生素C只有7%會作用在皮膚上。
因此,相對來講直接涂抹讓皮膚吸收,反而更有效。不過因為膠原蛋白內(nèi)含有平常難以從食物中攝取到的氨基酸成分,所以用吃的方式來補充也無妨。如果和維生素C一起服用的話,效果會更佳。
▼
常見護膚誤區(qū)的上下兩篇已經(jīng)完結(jié),
忘記的仙女們可以翻閱上篇呦!
也歡迎你們積極留言來互撩~
是的,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
貍叔美肌公眾號的原創(chuàng)功能已開通,我們也可以在微信留言里互相玩耍啦!
記得多多支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