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小提琴這個名字,想來人人都不會陌生,這個被譽為樂器王后的樂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小提琴是一種超擦奏管弦得鳴提樂器,這是一種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也是現(xiàn)代交響樂的支柱。小提琴作為現(xiàn)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之中最主要的樂器,無論在樂隊演奏中還是獨奏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提琴的發(fā)音近似人音,它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富有戲劇性的情感,也可以表達出溫柔,熱烈,輕快或輝煌的情感。
? 小提琴是一種有著四條弦的弓弦樂器,它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高音成員。而現(xiàn)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納,這里在1600至1750年之間曾是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小提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所有管弦樂團必不可少的正規(guī)樂器。
? 然而這世界上的樂器有千萬種,在我國也有許許多多的飽含地方文化特色樂器,例如河南的器樂文化就非常的豐富多彩。以河南墜子舉例來說,河南墜子作為一種曲藝表演的形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墜子發(fā)展的過程中,各路流派紛呈,也都各有創(chuàng)新,這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之一,也深刻反映出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于異彩紛呈的地方特色。
? 河南墜子,是產(chǎn)生并流行在河南省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shù),屬于漁鼓、道情類曲種。大約一百三十多年前誕生于開封,至清光緒年間遍及豫東、豫西,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區(qū)迅速發(fā)展,并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藝術(shù)形式。河南墜子的唱腔屬于板式變化體,以吟誦性的平腔為基礎,鮮明的徵調(diào)式為特征,唱念均以中州音為主,兼用少量的徽白,也吸收了一些普通話的字音。其表演形式以個人唱為主,伴奏樂器以墜琴為輔。河南墜子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迅速衍變,已成為河南曲藝之首。
? 河南墜子的伴奏樂器有專職伴奏者使用的腳梆和墜胡,說唱演員使用的簡板、鉸子、矮腳書鼓與醒木等。其中,由道情改演河南墜子的藝人多用簡板擊節(jié),由三弦書改演河南墜子的藝人多用鉸子擊節(jié),由大鼓書改演墜子的藝人多用矮腳書鼓,醒木則多在說唱長篇書時使用。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河南墜河南墜子的伴奏音樂和伴奏樂器也逐漸豐富起來了,增添了各種不同的樂器,如二胡、揚琴、琵琶等。
? 河南墜子最有特色的代表性樂器是墜琴,又名墜胡、墜子弦、墜子嗡。其次是二胡、揚琴、琵琶,與墜琴并稱“四大件”。
? 墜琴是是由小三弦改裝而成的——去掉琴鼓上的蟒皮,代以銅木板,有兩根弦,用馬尾拉奏,奏起來有嗡嗡的聲音。由于其常作五度轉(zhuǎn)換,所以藝人們說:“過板下五度,唱腔上五度。”
? 墜胡主要是隨腔伴奏,有時加花,或用老少配等手法烘托唱腔,以增強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墜琴能靈活地上下滑奏。它發(fā)音有力、明暗兼?zhèn)洌挥谝羯兓蚨粌H能表現(xiàn)粗獷熱烈的情緒,亦能奏出婉轉(zhuǎn)悠揚的曲調(diào),模仿人聲更是它的特長。墜琴的演奏技巧主要是滑奏,許多裝飾音是滑奏出的,其音色特點使墜琴的音響效果與人聲十分貼近,善于表現(xiàn)抒情、悲哀、活潑風趣、幽默詼諧的感情色彩。
? 二胡也叫胡琴,它的發(fā)音柔和,音色柔美,二胡有兩根弦,多是內(nèi)弦用老弦,外弦用二弦,發(fā)音渾厚,音量也大。二胡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可以演奏出各種滑音,常常用來表現(xiàn)抒情、幽默、悲哀、思念的情緒。
? 琵琶的音色清脆、悅耳,既宜于獨奏,又適于伴奏。它和墜琴、二胡、揚琴合奏時非常諧和,且結(jié)合嚴密。琵琶有四條弦,自右向左依次為子弦、二弦、老弦、纏弦。墜子伴奏樂器中的“四大件”,是墜子音樂風格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們與其他樂器一起,烘托、潤色出獨具特色的墜子演唱風格。
? 簡板是墜子演唱中的主要擊節(jié)樂器。它是兩塊寬一寸、厚半寸的檀木板,由演唱者拿著,打出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
? 河南墜子的器樂組成形式與我國其他地區(qū)的民樂器樂演奏組成有著一些不同之處,可也處處透顯出異曲同工之妙,我想這就是我國的特色器樂形式了:求同存異,存優(yōu)摒粕。
? 那么既然說到我國特色的曲藝表演形式和特色器樂,我認為也有必要將我國的特色器樂與國外的器樂進行一些比較。淺究一下中外器樂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 由于地區(qū)和文化的差異,導致了每一個不同的地區(qū)都擁有著自己的民族特色,當然也自然會擁有自己的民族音樂和器樂。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音樂都有著自己的摧殘和光芒,卻又有著殊途同歸的默契,而在這里我就將中國的特色器樂與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器樂拿出來做對比,討論一下我國的器樂與世界上不同國家的器樂之間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 中國古典器樂中有著笛聲的清脆,簫聲的低沉,琵琶的錚錚之音,而談到西方音樂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到許多震撼心扉的曲調(diào)。中國古典音樂更傾向于塑造意境美,讓人覺得空靈而清雅,無論表達的是什么,都要將一種思想融入其中,而這樣的思想也帶入到了器樂的演奏之中,從而組成了中國古典音樂特有的風格。
? 而西方音樂則完全不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的大都是宗教音樂,莊嚴而恢弘,到了浪漫主義時期后,西方音樂家們脫離了教堂,將大量的個人情感融入音樂之中,強烈的表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而創(chuàng)作對象也不再局限于管風琴,鋼琴和小提琴,管弦樂作品大量涌現(xiàn),大幅的豐富了西方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
? 中國的器樂歷史悠久,傳統(tǒng)深厚,先人們經(jīng)過了長期的創(chuàng)造與實踐,為后世留下了多種多樣,富有特色的民間器樂與器樂演奏形式,同時還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的器樂器樂曲目,為后人積累了豐富的藝術(shù)經(jīng)驗。若從河南舞陽賈湖新時期時代的骨笛算起,距今也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了,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笛、簫類豎吹氣鳴管樂器。
? 漢魏時期的古琴音樂有了重大發(fā)展,而隋唐時期琵琶的發(fā)展又特別顯著。到了宋代,隨著歌舞音樂的成熟,說唱音樂的興起,戲曲藝術(shù)的形成和發(fā)展,民間器樂也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除了為說唱和戲曲伴奏之外,已有了多種純粹的器樂演奏。
? 根據(jù)中國民族器樂的演奏方法和發(fā)音特點,可分為四類:吹奏類,比如笛子、簫、笙、嗩吶、管子等。彈撥類樂器比如:古箏、古琴、揚琴、琵琶、阮、三弦等。拉弦類樂器如:二胡、高胡、京胡、板胡、中胡、墜胡等。打擊類樂器如:鼓、板、鈸、大鑼、小鑼、云鑼、鐘、罄等。中國民族器樂的體裁,品種可歸為獨奏器樂與合奏器樂兩大類。中國民族器樂的演奏形式分為獨奏,合奏與重奏。
? 再說西方器樂,從古代至巴洛克時期,西歐音樂經(jīng)歷了大約三千多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時期,從音樂文化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與音樂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來說,大致分為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四個發(fā)展時期。
? 西洋樂器分為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而打擊樂器又分為有調(diào)樂器,無調(diào)樂器,最后還有鍵盤樂器。弦樂器包含弓弦樂器和撥弦樂器,弓弦樂器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撥弦樂器有:豎琴、吉他、曼陀林;木管樂器包括:長笛、短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大管;銅管樂器包括:小號、圓號、長號、大號;打擊樂器分為有調(diào)樂器和無調(diào)樂器,有調(diào)樂器有:定音鼓、鐘琴、木琴、排鐘;無調(diào)樂器有:大鼓、小鼓、鈸、鑼、響板;鍵盤樂器有:鋼片琴、管風琴、電子琴、鋼琴。
? 而西方器樂的演奏形式分為獨奏、重奏、弦樂合奏、管樂合奏、管弦樂合奏。
總而言之,雖然中西方的器樂由于地理、文化的原因存在著差異,中國器樂文化講究意境,外國器樂文化講究恢弘。盡管兩者存在著差異,但是實質(zhì)上,兩者擁有者殊途同歸的默契。樂器雖然會隨著各種因素而變得不同,但是音樂本身卻有著它自己的本質(zhì),不因樂器而改變,自然,也不會因為國籍和地區(qū)的差異而變得不同,無論哪種音樂,都是一種感情的寄托和渲染,越是美妙的音樂,越能帶給人美妙的意境與氛圍,讓人深陷其中。
? 或許器樂的曲調(diào)高低,表現(xiàn)形式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表現(xiàn)的最終目的都是它們自己的感情,讓人能夠了解,所以音樂也就成為了另一種語言,成為了一種無分國界無分種族的語言,而中外器樂的文化,也都是人類無價的寶藏,是人類不可割舍的文虎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