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凱特?阿特金森
如果不是《生命不息》這本書,我或許都不會知道作者阿特金森其人,這個寫下媲美《偷影子的人》作品的人。她以獨具匠心的寫作手法和夢幻般的描繪,將我們帶到生命的不同可能中去尋找真相,以一個微小個體的視角去感知世界的冷暖,并給人很直觀的體驗,就仿佛是你自己在經歷著有關戰爭、人性、死亡的故事。
王小波說:“文字是用來讀的,用來聽的,不是用來看的…思想、語言、文字、是一體的。”故事的一開始到結束,就如一首長篇的敘事詩,讓人看到的是思想與文字的完美交融。
“小小的心臟。小小的、無助的心臟,瘋狂搏動著。如同一只墜空的鳥,搏動戛然而止。砰。
黑暗降臨。”
生命或許就是這么脆弱,還未經觸碰,便自發地凋零了。這是1910年的英格蘭,一個暴風雪之夜,厄尼拉出生,然后窒息而死。
后來,在相同的日子,相同的時刻,厄蘇拉再次出生,這一次她活了下來。故事也由此開始。
之后,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無數次這樣的重生。每當她犯錯,她的生命便會戛然而止,然后重來,如此往復。她一次次地復活,一次次地經歷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殘酷的戰爭時期,也一遍遍地承受失去親友的痛苦。如果人能在不斷的輪回中獲得永生,那如何探尋存在的意義?
生命不息,然生命何以不息?
不同的生命體驗和時間的慢慢沉淀,將讓我們看到答案。
1.戰爭
厄尼拉出生在一戰前,自然經歷了人類現代歷史中最大的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戰時她還小,只是有著不多的記憶,而二戰似乎占據了她人生全部的悲痛記憶。
在戰爭過程中,厄尼拉經歷了很多,失落、絕望、痛苦、漠然、慘淡、忽視,也曾有過許多經歷戰爭的生命體驗,忍受戰爭的摧殘、或逃亡德國、或在戰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戰爭迫使許多人都不得不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損失找可以接受的理由。”在不同的經歷中,厄尼拉也逐漸明白,戰爭雖然殘酷,但活著的人除了繼續向前,別無選擇。
戰爭帶給無數人傷痛,而戰爭的休止似乎又比戰爭的延續更讓人沮喪,因為人們會明確地意識到哪些人回不來了,連最后的希望已都破滅。戰爭結束,她也陷入了許多的思考。她的思考,也不免讓我對戰爭有了更深的認識。
都說戰爭已經過去了,但那些戰爭中犧牲中的人將被人們永遠銘記,但回顧歷史時除了極少數的知名人物還能被恍惚地記住外,我們又真正記得多少遭受滅頂之災的普通人呢?也許時間過去得太久,人們忘記悲痛的時候也淡忘了歷史,再去回首歷史時只看到一串串統計數字,心里泛不起多少漣漪。但當我從一個個體去看待戰爭時,才明白一個的家庭、記憶、生活和理想這些生命賦予的一切,都可能在一瞬間被戰爭毀掉,而這樣的人有千千萬萬個。那時,你就不會向往戰爭了。我想就算我們記不住那些死去的人,但至少請珍惜當下的生活。
不管遭遇什么,哪怕是殘酷的戰爭,也要繼續生活,生活本來就是美的一種,信念長存,則生命不息。
2.人性
“禿枝、新芽、綠葉――世界在厄蘇拉眼前流逝。她看見四季。冬季在她出生時侵入她的骨骼,然而緊接著,春日洶涌,帶來了希望。她經歷了鼓脹的春芽、肆虐的夏暑、秋天的霉菌和蘑菇。”
生命的往復讓她見證了四季變化,世界百態,而她經歷的“鼓脹的春芽”、“肆虐的夏暑”、“秋天的霉菌和蘑菇”也如同她曾見識到的各種各樣的人性。
她有一向耿直的父親、偶爾固執卻善良的母親、溫厚活潑的泰迪、跟她稍顯冷淡卻照顧她的伊索等等人性充滿光芒的人陪伴自己,但也曾見識了充滿欺騙、虛偽、罪惡、暴力、殘酷、骯臟這些人性的黑暗面。這些種種經歷,讓她也讓我們懂得了人性的復雜。如果只看到人性的光輝,那我們或許會積極擁抱這個世界。
但若接觸更多的是人性的黑暗,我們或許就會像《孤兒列車》里說的那樣:“我懂的事太多,見過人們最卑劣、最絕望、最自私的一面,而這一切讓我變得小心翼翼。于是我學著偽裝,學著微笑與點頭,學著在毫無觸動時佯裝感同身受。我學習裝模作樣,裝作與眾人一般無二,即便心中早已支離破碎。”
光明與黑暗、磊落和陰險總是相互交織,我們如果只看到人性的黑暗,那我們也只會墮入一個又一個的黑暗,最可怕的是人還活著,生命卻已結束。
正視人性,明確自己的定位,賦予生命持續不斷的價值,善良的人性不滅,則生命不息。
3.死亡
“由女子生降在世的凡人,生命短暫而充滿痛苦。他降生又死去,如今日在此的花,明日便被折斷:凡人生命易逝,仿佛影子,不能停留。”
正常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這也是生命可貴之處,正是因為短暫而富有意義造就了人人稱嘆的美麗。死亡是每個人都不例外的,但真正意義的死亡卻是從在我們浪費時間開始的。厄尼拉有輪回重生的資本可以揮霍,我們沒有。
我們廢寢忘食地貪圖安逸,就如同一口一口地吞噬毒藥,毒發覺醒了倒好,但若從中嘗出了特別的滋味,那才全然就是悲劇。如果浪費時間就是犯罪,那我們多少人已經罪無可恕。有時,我們只需在偶爾的恍惚間便能發現我們正在失去一切,時間無法回溯,生命走向終結。
善待時光,活出自己的精彩,靈魂未滅,則生命不息。
無法否認,生命偶爾會讓你疲憊不堪,讓你失去所有,孑然一身,但就像這本書所詮釋的那樣,“一個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著光明的事”。
明白你是誰,成為你自己。
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