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剛來孤兒院時,有三個女生和我一起在孤兒院有一天的重疊期,她們早我四五天來到的孤兒院,我和她們簡單聊天過幾句,她們對我能長期呆在這里十分存疑。
斗轉星移日月更替,半個月時間過去了,我不僅仍然呆在孤兒院,而且還活得挺好。
記得剛從大涼山下來那會兒,一直堅信唯心主義的我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wǎng)之魚。為啥?整整兩個多月翻過來倒過去就那么五六樣菜,吃的太過單調(diào)了。吃了兩個月以后開始懷疑人生,哦不對,懷疑信仰。意志自由固然重要,口腹之欲也必不可少,畢竟很難在正值壯年時像晚年弘一法師那樣將白粥、咸菜吃出“淡有淡的味道,咸有咸的味道”來。
這里距離金三角三國交界四十多公里,距離清萊府只有三十多公里,水草豐美,環(huán)境清幽,錦繡山河,景色宜人。
不光風景好,熱帶地區(qū)吃的也很好,主食是陳校長自己家里種的泰國香米,名揚全神州大地。至于菜品,比之大涼山地區(qū)實在霄壤之別,孤兒院里墻邊種著幾種常見蔬菜,想吃就隨手摘一些空心菜葉子炒一盤蒜泥空心菜;小小的圓茄子切成條狀后,放入肉糜、蒜泥、豆瓣醬等調(diào)料炒熟,味道比較鮮美。
李老師從外面買回的蔬菜有卷心菜、南瓜、大白菜、小青菜、地瓜葉(至今仍覺得這玩意不好吃)、新鮮竹筍、豆角、素雞、臘腸、蛋肉不一而足,弄兩樣小菜做來吃一頓也頗具農(nóng)家風味。
不過,最能引起我興趣的還是有當?shù)靥厣氖澄铩J紫冉佑|到的品種是校長請我們?nèi)ニ麄兗页缘南x子,剛開始覺得蟲子長相有些奇怪,可一旦開動第一口,后面根本停不下來。蟲子活著的時候并沒有看見它長什么模樣,校長說這種蟲子附近沒有,要到比較遠的地方才能捉來,純野生不是有錢就買得到。陳校長以前在KTV夜總會當過經(jīng)理,廚藝頗為不錯,將蟲子用油炸成酥酥脆脆,撒一些鹽在上面,原汁原味。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在奶奶家吃的炸蝎子。
涼拌的魷魚洋蔥也有特色,魷魚是在開水里燙過一下,洋蔥是生的白洋蔥,白洋蔥相比紅洋蔥甜度要高一些,并且辣度低。擠一些新鮮檸檬汁,撒上鹽和胡椒粉拌均勻。
生的豬肉糜曾經(jīng)在前文中提到過,個人覺得難以下咽,就沒有親自試嘗哪怕一小口。
螃蟹同樣是田里野生的,陳校長的做法和我如出一轍,都是以炸為主。這邊的螃蟹并不大,比較大一些的直徑約六七厘米,野生的螃蟹殼普遍比較硬,前天孤兒院的孩子捉了幾十只螃蟹,他們將螃蟹踩死后,告訴他們將據(jù)說不太健康的肺去掉,我再用菜刀將螃蟹一切為二,鍋中放入比平時炒菜多一些的油,半炒半炸至酥脆,基本可以連殼一起吃,想必是補鈣的佳品。
魚像是小鯰魚,不知為何沒有發(fā)現(xiàn)茁壯一些的鯰魚。最初品嘗此魚是李老師在田里捉的六七條,將魚紅燒之后發(fā)覺有一些土腥味,不過對于并不怎么挑剔的我來說影響不大。
昨天心血來潮說請兩個學生吃魚,孤兒院的六七個學生也一起跳進李老師家的養(yǎng)魚池,用竹筐撈上來十幾條鯰魚。拿刀背對著魚頭處砸下來,腦漿迸裂的魚就嗚呼哀哉,去除腸胃后交給我處理,我再將魚切成兩三截。
爆香蔥、姜、蒜和辣椒后,下入魚塊翻炒,隨后加入大半碗水,適量的醬油、糖、鹽,燜一會兒大火收汁出鍋,肉質(zhì)鮮嫩,養(yǎng)的鯰魚比野生鯰魚更好吃,因為土腥味兒沒有了,除此之外,并沒有發(fā)覺野生和家養(yǎng)的區(qū)別。
夾雜在鯰魚群中的,還有陳校長捉獲的一條一尺多長的野生黃鱔。鄙人向來慈悲為懷,能不殺生就盡量不殺生。孤兒們年紀尚小,自然不懂什么叫畏懼,無知者無畏,手起刀落就將黃鱔的頭斬了下來。我將沒有頭的黃鱔切成一段段,同其他魚一起紅燒,切黃鱔時發(fā)覺野生黃鱔的那根骨頭特別硬,每切一刀都要十分用力才能切斷。
昨天一個叫王貴的孩子不知在哪里弄回來一些螺絲,今天讓孩子將螺絲的尾部去掉,最后一步烹飪?nèi)越挥晌艺粕住@^續(xù)爆香姜蒜,下螺絲翻炒,隨后為了讓螺絲入味放入比平時多兩倍的醬油、豆瓣醬、糖、鹽、啤酒,炒三四分鐘后出鍋。一碗炒螺絲被幾個娃風卷殘云般消滅干凈,吃完對著我豎起大拇指。
孩紙們除了擅長摸魚捉螃蟹,還擅長摘蜂巢。我在中國幾乎不會買蜂蜜吃,總覺得就算不是假冒蜂蜜,也是偽劣蜂蜜,曾經(jīng)在云南道聽途說,給蜂蜜喂白糖的故事。在這里就可以省去擔心,沒有人養(yǎng)蜜蜂,孩紙們直接拿野生的蜂巢回來給我們吃。將蜂巢當糖一樣吃的不亦樂乎,嚼一會兒軟軟甜甜的蜂巢后,將剩余的蜂蠟吐出來就可以了,吃過蜂巢后頓時明白了甜如蜜的感覺。吃幾勺后心里總覺得太補了,凡事適量為妙。明天打算嘗試自制蜂蜜檸檬水當飲料喝。
繼續(xù)在拉茶匹村生活一段時間,繼續(xù)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泰北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