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近大火的一個印度片,目測馬上要把汗捧上神壇了。
有人說這個名字翻譯的不好,我倒覺得比起很多字正腔圓的譯名,這個還是頗具阿三風格的,想想那些印度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啊》,我覺得之所以我們看不慣此類風格的名字,還是因為我們體會不到印度的風情,就像國外人無法理解翻譯后的《靜夜思》。
我們的名字往往都很正,即使電影質量不怎么樣,也要極盡所能求一個好名字。就像小時候父母給我們起名字一樣,總之就是:高!大!上!國產片如果能把取名字的心思花在劇情和拍攝上,也就不會鮮有好片了。畢竟連曾經的票房大佬馮小剛也承認:自愧不如。
所以,不必糾結名字,我們已經被標題黨帶壞了。
回到電影本身,精彩嗎?當然精彩,但還是感覺過譽了。
我個人感覺此片架構類似于《葉問》,女主角挑戰摔跤手,一路順風順水,然后遇到瓶頸,然后回放各種畫面,然后在音樂和慢動作烘托中k.o,戰勝對手,戰勝自己!
《激戰》也是如此的套路,這種小人物逆襲的片子很容易觸及G點,畢竟代入感很強,說白了就是偶像劇,一時的酣暢淋漓,但什么也不會留下。
我已經看了2天了,現在幾乎什么也想不起來。也許是進口的片子剪輯了,總覺得主角成功的太順利,里面的沖突和反思也很刻意:
01
父親從頭到尾沒有任何錯誤,這個角色也沒有任何反思,父愛描寫的太純粹,最后即使和國家隊教練對抗也是秒殺后者。總之,這是一個bug的存在。
02
女主角如同一個提線玩偶,說實話,影片為了凸顯阿米爾汗,完全抹殺了這個冠軍女主。仔細想想,這個角色有什么性格?完全平面化,從頭到尾就是聽爸爸的話,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當然有一個小小的反抗插曲,還有最后決賽爸爸沒有指點。
但是親!女主已經到決賽了,如果她只是在最后一瞬間才獨立長大,才完成了逆天改命,那她靠什么?靠回憶一個落水情節?如果這個邏輯真的行得通,那她在決賽的10分鐘完成了從10歲到20歲的心理跨越。
這一點也是最核心的一點,試想:一個摔跤選手,雖然最后決賽很重要,但對于一個身經百戰的戰士來說,一直找爸爸的眼神太扯淡。這樣的人,別說決賽,國內的金牌都拿不了。
所以,女主心理成長太不符合邏輯,她不可能是在最后一刻才完成獨立。只能說,影片為了煽情需要,壓平了這個角色。
03
既然男主是無敵無錯的,女主是傻傻找男主沒有個性不獨立的。這樣的角色設定就決定了女主活在男主光輝的陰影下,不會有沖突,不會有矛盾,固然牌面上好看,那也僅僅贏在畫風和臺詞上。
那我們想到什么?偶像劇劇情,去韓臺言情劇、武俠小說和好萊塢大片里面找模板。
所以,個人感覺評分略高。可怕的是,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偶像劇模板,國內都拍不好,可悲可嘆。
我最愛的一個片子是《星際穿越》,除了我本身是一個科幻迷之外,這部作品里每一個角色都是豐滿的有錯的,沖突也足夠多,酣暢淋漓之余讓人欲罷不能:
1、男主角的偏執但富有責任感,和多個配角都有沖突,在最后去哪個星球的選擇中,他犯了錯,沒有聽從女主對愛的高緯度解讀,這非常符合他偏執而又務實的個性。
2、女主角,堅韌感性而又富有主見,角色豐滿而又有人格魅力,完全不是傻白甜拖后腿兒類型。她的高光時刻,也就是對愛情的高緯度解讀的那一段,讓人印象震撼,包括最后她在外星完成了基地建設。她幾乎和男主是一樣的個性,只不過她更多感性,這種角色設定非常合理。
3、馬特達蒙,雖然戲份不多,但可以想象,他當初也是充滿責任和勇氣來完成星際探索。但最終真正經歷了絕望之后,人性的脆弱暴露了,那就是對死亡的恐懼。這個角色刻畫的很深刻,雖然讓人憎惡,但不得不說也很理解,畢竟連男主角都有想回去陪女兒的想法,只不過這種弱點在達蒙身上放大了。
04、女兒,這個在影片中從叛逆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感性的科學家,從不理解到誤解再到最后的釋懷頓悟。她沒有完全活在父親的陰影中,而是通過自己的性格特征完成人類救贖。
……
當然還有那個絕望矛盾的教授、大兒子等等,幾乎同樣的時長,《星際穿越》完成了一部宏大的演繹,里面有人類和宇宙的沖突,過去現在和未來在環境生存層面的沖突,人性沖突,人物沖突,以至于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回味無窮。
兩部片子雖然在豆瓣上是一樣的評分,但如果以星際為參照,《摔跤吧,爸爸》差距還有很多,本質上也就是個好看的肥皂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