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是四月中旬,南方這里的天氣時而干爽時而燥熱。
我坐在搖椅上憶起去年此刻那個把高考看做比命還重的自己。現在我想敞開心扉把自己曾經的高三經歷分享分享。
正如標題所說,高三的我分秒必爭,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秉燭夜游。
嚴重到每回一到飯點都是爭先恐后沖刺到食堂,更不用提我甚至不敢喝太多水,怕上廁所耽誤時間刷題。
病入膏肓到在自習室學到一點鐘,回到寢室大家都睡下。第二天,設置五點鬧鐘又跑到自習室大聲念叨著單詞。
在路上遇到朋友,或許我給人留下的印象都是匆匆的。
周圍的人說起我,總是這么評價:我要是有她一半兒努力也就好了。
老實說,光投入時間的學習方式,純粹是自我感動的磨洋工,自我麻痹的刷題。
得到的不止止是疲憊、枯燥,還讓我喪失學習的熱情,疏離了朋友。
學習變的機械,仿佛我成了只知道成天看書的機器人。
我不敢停下,我怕辜負別人的期待;我怕被人說:她都這么努力了,怎么還考的這么差?我豎起了一座隔離所有人的高墻,我甚至渴望別人仰望我。
我始終認為同是寒窗苦讀,怎能甘拜下風。
太大壓力無法緩解讓我在高三胖了丑了更加自卑了。
我呢,寄予所有希望于高考,但一些你所期望的結果,總在自以為是中消失,然后在夢魘中驚醒。
高考考砸了,一個很懸的險過本一線的成績。我連復讀都想好了,但媽媽卻不贊同。
最終,我提上行李,來到了一座陌生城市,上了一所平凡的大學。
作為90后老阿姨,我想給年輕人的忠告就是:
00后們,老師父母要求的用功讀書不是和別人比成績,不是活在別人的枷鎖里面。
不能光用戰術上的勤奮去逃避戰略上的缺陷還引以為傲。
借用一段星野道夫在《在漫長的旅途中》的文字贈予:
‘’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過水面。
你算數學時,太平洋彼岸的海鷗正振翅市掠過城市上空。
你晚自習時,極圈上空的夜空散滿了五彩斑斕‘’。
但是親愛少年你別著急
在你為未來踏踏實實的努力時,心里感覺永遠都不會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覺得終身不會遇到的人,卻一步一步向你走來。
在這場應試教育體制下,我們只能屈服
跳起來的反抗的,或許永遠被踩在腳下
或許早已跳出牢籠,俯瞰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