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灰灰
幾日前,以為很久不聯系的老同學聯系我,問:” 你覺得現在的自己過得好嗎?”
我竟一時語塞,我當時內心也在問自己:“你到底過得好嗎?這個好到底要怎樣去衡量呢?”
小時候希望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零花錢,以為那邊是最好的生活 ;后來稍大一些,希望可以有一部自己的智能手機,想著到那時便無憾了;現在的自己卻盼望著可以有一份好點的工作,生活可以有酒有肉有姑娘。
如此看來,自己竟沒有一天過過自己所希冀的生活,曾幾何時,我一直在自己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翹首以盼,卻忘卻了自己此時所擁有的,殊不知今天的生活也是過去的自己所留戀的。看中的從來都是生活的的某個點。渴望長大,卻不知道長大要承擔責任;留戀童年,卻忘記了小孩子要被限制自由。
而你想要享受生活,就必須接受它的一切。
高曉松的歌里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有多少人渴望直接跨過茍且,像個詩人一般去享受詩和田野,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還不是要晚上熬到凌晨準備考試,周六日在電腦前準備周一要用的文件,八點以后還在街道上來來往往,只能在上廁所的空隙長吁短嘆:“哎,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實習的時候,我也曾抱怨:“這個現實太茍且,何時才能去看看遠方和田野。”旁邊一位老師回答:“若沒有眼前的茍且做鋪墊,何來詩和遠方?”
我竟沒有反駁的余地。
最然這個回答我并不喜歡,可是不得不接受。在一無所有的年紀我們不得不學會茍且,權當是為了理想中的詩和遠方。在二十多歲的成人節點上,我們沒有生活來源,沒有穩定收入,沒有固定住所。我們只有迷茫,無助,惶恐。若是不歸于茍且,還真不知道何所向,何所歸。
所以,不要在為眼前的茍且而煩惱,一直喋喋不休的抱怨,這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回來,可并不是現在。太陽必回出現,只是還在路上。
你所經歷的,是必然需要承受的,也一定是最好的。若是不能接納生活的全部,又怎么能享受它的美好。
當你受夠了茍且,你就會發現,向往的詩和遠方,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