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章分析了福特大量銷售的三種銷售職能形式:銷售、市場、直銷,并比較了三者的區別。
三級經銷渠道
大量銷售的基礎是通暢的渠道網絡,為此福特建立了三級銷售體系:
銷售總部:
制訂內部結算價、零售價
管理銷售分公司
銷售分公司:
(零售價-內部結算價)*零售商銷售數量=盈利
擴大零售商數量
幫助零售商增加銷售量
經銷商/零售商:
零售價*回扣比率*銷售數量=盈利
以增加銷售量為目標
經銷商的標準:一是銷售能力,二是服務能力
福特設計的價格體系中,銷售總部-銷售分公司-零售商之間是產品交換關系,且三者關系并不平等,經銷商是被選擇、被控制的對象,在非常時期還要犧牲這些經銷商的利益保護福特。
什么是“供求一體化”?
“供求一體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產品的供求一體化,二是供應者與需求者的一體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是分辨不清二者區別的。
關注產品,只需考慮當下產品的性價比,以及給消費者帶來的現實利益或者價值。關注人,需要著眼于長期關系的發展。產品供求一體化的本質還是產品買-賣。
以智能手機為例,盛極一時的山寨手機就屬于前者,消費者不會持續回購,能買得起蘋果就會果斷拋棄小米;而蘋果則屬于后者,致力于長期生態營造,它建立的APP store幫助第三方應用開發者也賺到了錢,又因為優秀的應用軟件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口碑以及品牌忠誠度。供應者與需求者的一體化的本質是需求服務。
市場營銷:把梳子賣給和尚
強化市場宣傳與教育力度、廣度、密度,激發消費者的欲望,明星代言、名人效應、活動贊助、電影廣告植入都屬于此類,每次一部電視劇大熱,淘寶同款必然鋪天蓋地,比什么廣告都有效。作為一只宣傳汪,對這部分再熟悉不過,略去不提。
什么是品牌的真諦?一種消費者及其生活方式所依賴的價值。
MUJI就是典型成功案例,談什么性價比?姐買的不是產品,是一種生活方式!
直銷與銷售的區別是什么?
大規模生產以單一的標準原型為基礎,而需求是多樣性的。直銷員的價值在于把標準化的產品引入顧客的生活方式之中,幫助客戶理解產品的用途以及對顧客改善生活的意義。
舉例來說:產品:減肥藥——功能:變瘦——需求:變美,吸引異性,早日結束單身
直銷員需要贏得客戶的“信任”,他需要的不是客戶的一次訂單,而是客戶的全部訂單。
即便在電商(銷售渠道)如此發達的今天,我依然選擇去實體店(銷售渠道)買衣服。因為自己已經過了追時髦、圖便宜的年齡段,更注重單品面料、剪裁甚至顏色是否適合自己,這些都是僅僅看圖片無法獲取的信息。
即便如此,一家商鋪不可能把他全部的商品都擺在臺面上,就算都擺出來了,沒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也無法一眼看準是否適合自己,這個時候好的導購員(直銷員)就非常重要。她會根據顧客的身高、體型、發色、膚色甚至神韻,推薦適合的衣服,而不是你想試哪件就給你拿哪件,哪件你穿上都說好。
李笑來提出一個觀點:付費就是占便宜。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付出金錢成本,享受的是別人在專業領域內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服務。直銷的本質就是一種專業服務價值。
小結:
銷售、市場、直銷并不是涇渭分明的關系,如果把銷售比喻成沖殺在一線的地面陸軍部隊,直接提供產品購買渠道,市場營銷更像是高瞻遠矚的空軍,看重中長期價值,激發消費者的欲望,影響消費者的選擇,二者相輔相成。小米當年成功在市場營銷,今天還不是要回過頭來老老實實建門店。
直銷是銷售網絡的神經末梢,直接感知客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品標準化與需求多樣化的矛盾,對于單筆交易起到進洞最后一桿的決定性作用。即使如此,我不認為直銷員解決了“供求一體化”問題中的第二層,即供應者與需求者的一體化問題,因為直銷員無法反向影響標準化產品定義,更無法從根本上打破產品的標準化(大量生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