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去看了電影《烈火英雄》的首映,帶著隱形眼鏡哭了兩個小時,那滿屏的烈焰,仿佛我也置身火場一般。
網上曾火過這樣一張圖片,它的名字叫做“最美逆行者”,用這句話概括本片最合適不過。大火面前,消防員就是擋在大火與群眾之間那道最堅固的防線。
“一場濱海城市石油碼頭的管道爆炸,牽連了整個原油儲存區,一座儲油量高達10萬立方米的儲油罐已經爆炸并且泄露。泄露的原油隨時可能引爆臨近的油罐,火災不斷升級,爆炸接連發生,然而這還都不是最恐怖的,火場不遠處佇立的危險化學物儲藏區,像躍躍欲試的魔鬼等待著被點燃,剎那便能帶走幾百萬人的生命……”
很多人在逃難。化工廠的總經理打電話告訴家人趕緊逃,能逃多遠逃多遠,再晚就跑不掉了;現場負責閥門的工人也悄悄地坐進了駕駛室;車被撞了,干脆棄車而去的夫妻;擁擠的地鐵,散落一地的行李;離岸的船只,以及那收起的甲板上依然不斷往上跳的人群……
在同一時刻,另外一些人則逆著人流往回走,他們是誰呢?就是我們的消防官兵。正參加兒子學校運動會的江立偉(黃曉明飾)接到通知后,從快走到小跑;正在喂雞的馬衛國(杜江飾)也是拔腿就跑;就連正在拍婚紗的徐小斌(歐豪飾)與王璐(楊紫飾)也干脆穿著禮服便沖出了婚紗店。
對比之下,產生了第一次的“最美逆行”。
第二次,油罐區通往化學燃料區的閥門未關,這時必須得有人前往化學區現場人為關閥,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負責這件事情的現場工作人員拒絕前往,因為無異于去送死,即使答應給他20萬作為補償,他依然一口回絕。后來是在江立偉的威逼利誘下他才選擇了前往,要求就是答應給他的二十萬必須得給。但閥門關到一半他就跑了,發電車這會兒也被大火燒毀,但還有四個閥門未被關閉,怎么辦?
這回只能完全人為手動的關閥門了,江立偉帶著他的隊員毅然決然前往,可轉動了四十多分鐘,閥門依然未被關閉,直到這時總經理才說出實話,“閥門每轉動80圈才能前進一扣,而要關閉一個閥門則要轉動8萬圈”。為什么這個經理在最開始不說這件事情呢?因為他害怕啊,害怕這件事說出口之后連消防官兵也會畏懼前往,他害怕廠子會因此毀在他的手里。可他卻忘了,我們的消防官兵什么時候害怕過?他們是不怕死嗎?并不是,而是在人民與國家面前,他們早已把生死看淡。正如其中的那句臺詞一般,“消防戰斗,早晚會有犧牲!“在他們當消防員的那刻起,就已經把人民放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前。這是第二次的逆行。
在這個故事中,消防員不是生來就偉大,也不是全都視死如歸毫無畏懼,他們同樣展現出了人性的弱點,也怕死、也畏懼,但在大火面前,每個人都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沒有人會真的想在大火面前逞英雄,他們后來之所以成為了英雄,是因為站在大火面前的那個人全然忘記了自己,心中裝的滿是國家、人民、親人與姊妹弟兄。
我為這部影片打7.5分,全部貢獻給演員以及場面,而劇情部分,我覺得它不合格。為何評分有悖我之前一系列的夸贊?接下來就是我認為的美中不足的地方。
1.災難片的表,劇情片的里,卻缺少符合實際的情節把控
上面我也講了,當石油碼頭爆炸之后,很多人都在逃命,街道擁堵,開不了車了,那就棄車乘地鐵,地鐵也是一片狼藉,航空公司所有航班開始停運,大家又都擠向了碼頭……災難片的表做得很好,可是,和現實太過脫離。
現實世界中,人民恐慌比石油碼頭爆炸更像災難,所以任何營救行動均是以安撫好民心為前提有序進行的。
本片改編自鮑爾吉·原野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什么是“報告文學”呢,就是兼具新聞的真實性以及一定的文學性的一種體裁,它必須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但虛構也要有一定的限制。
本故事由2010年發生于大連保稅區新港的716大火事件改編而成,同年九月,我到大連讀大學,在海邊散步的時候損失過一雙沙灘鞋,因為鞋上蹭了滿滿一層的黑色原油,直到今日我才將兩件事情結合起來。
下面是在三聯生活周刊同事件報道的文章下面發現的一條評論,這也反向的證實了,真實的事件發生過程中,群眾不僅沒有如此恐慌的行為,甚至是根本不知曉其嚴重性,這才符合事件的正常邏輯,可以理解這樣拍攝是為了烘托氣氛,但變現多了就太過了,在第二點中我將格外進行說明。
什么樣的災難片會引起社會如此大的恐慌感呢?諸如不知名的生物入侵、新型病毒,可參考電影《生化危機》《末日之戰》《金剛》《狂暴巨獸》……人們對未知概念的東西的恐懼之情才會瞬間步入癲狂狀態,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幾乎不會有人認為事件能發展到危及全城生命的地步,這才符合正常的思維邏輯,因為人民對于消防官兵是有足夠信任的。
所以類似火災這種現實向災難片,即使想表現得恐慌一些,也應該有個心理逐漸遞進的過程,從“覺得沒事-有點慌-焦慮-慌了-逃吧”大致的一個過程,根本不可能因為隨隨便便的朋友一條信息或是一條新聞報道就連家都不要瘋狂逃竄的。如果可以安排這樣一個鏡頭,比如有人攔下逃跑的人們,說上一句,“跑啥啊,那么多消防員滅不了火嗎?”也能將人民群眾和消防官兵聯系起來, 也能體現一點人民對于消防員的信任之感。這種情感處理得特別得當的影片,參考《流感》。
2.人性的偉大與人性的惡毒,烘托氣氛但卻過猶不及
在消防員為人民群眾出生入死的同時,在一些逃竄的人群中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幕,“超市搶貨”。
無數個災難片都出現過相似的一幕,災難面前,人人自危,罔顧法律道德也要為自己的今后做準備,無可厚非。但當火災發生幾小時之內,在一個法治國家,這樣的事件能夠發生嗎?
這其實和剛剛提到的第一點緊密相連,如果全是為了氣氛以及烘托,那全當我沒說。
災難面前人性變化處理特別好的影片,參考《生存家族》
3.細節處理不到位,不理解的地方很容易被人詬病
影片里有這樣一幕,江立偉脫掉了手套,撿起地上的照片,照片中是他的妻子以及兒子,這地方其實很感人,但是下一幕卻顯得莫名其妙,比如他竟然沒有重新帶起手套,而就那樣徒手繼續轉動高溫下的閥門,為什么他不戴手套了呢?紀實文章中表示是因為戴手套轉動閥門的時候特別慢,為了追趕時間,消防員才徒手工作的。而影片的細節部分只能讓你看得一臉懵。
無論如何,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上映的《熱火英雄》依然是一部值得刷的佳作,再一次致敬保衛祖國,保衛我們的消防官兵們。
看到這樣一條電影評論,我覺得特別的好,“杜絕事故發生比宣揚英雄主義重要。”所以,防火請從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