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有個好習慣,他說: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謝,即使碰上壞事、遇到災難,也要心存感激,說聲謝謝。
遇事驚惶,災難性思維嚴重,即使好的事情也會搞砸,但若是以積極堅韌的態度去對待,就算事情陷入深深的困境,也會出現轉機和希望。
不一樣的心態,導致的結果也有所不同。
不論發生什么事,都要調整好心態,積極勇敢面對,一個人有著好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1
《認知驅動》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正值疫情時期,有位讀者請教作家周嶺:樓上的鄰居腳步聲很大,而且他家小孩拉椅子的聲音也非常響,特別影響他學習。
讀者只好上樓與鄰居溝通,希望她能采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可鄰居根本沒有配合的意思。
讀者不說還好,說過之后,樓上的噪聲更大了,讀者為此很受困擾,不知道怎樣解決才好?
周嶺給他的建議:試著寫出樓上腳步聲的10個好處?
讀者聽后有些懵,周嶺示范說:比如“這家的孩子真活潑啊?!?/p>
“還好疫情得到控制,不然整個世界都太安靜,那就太可怕了,現在還能聽到人的腳步聲真好?!?br>
事后。讀者回消息感謝他:自己只能想出兩點,感謝周嶺給他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試想如果讀者一直被這種煩躁的聲音所包圍,抱怨又不斷,他的成績可能會下滑。
現在他主動改變自己的態度,換一種積極的思維去對待,轉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環境沒變,變化的只是心態,心態好了,行為和結果的走向也已悄悄向正向轉變。
這就是心態的力量。
作家周嶺在這本書里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在遭遇困難的時候,要學會審視自己的態度和選擇,要想方設法找到積極的一面。
這句話對我很受用,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會經歷一些挫折,而挫折不一定都是壞事,可能這也預示著一個成長和改變的機會。
我們從中發現積極的點,以此為突破口,去行動去實踐,結果肯定別有一番洞天。
稻盛和夫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公司后,才發現它正瀕臨倒閉。
一同入職的其他同事們抱怨連天,個個著急忙慌的另找工作,都想早點離開這里。
跳槽失敗的稻盛和夫,整個宿舍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
他似有所悟,再怎么抱怨又有什么用呢?
他把自己的被褥、鍋碗、炭爐都搬進了研究室,吃住都在那里,一天到晚都泡在研究室。
憑著堅韌的意志和努力,實驗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使企業起死回生。
后來,他成功的創建了自己的公司,并一路殺入世界五百強。
物隨境轉,境由心造。
放平心態,從容淡定的去面對眼前的問題,讓心態變得樂觀向上,那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如果一味的任由壞情緒橫沖直撞,那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好的心態,會成就好的人生,心態對了,一切也會變得順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