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擁有一種品質,你選擇"冷淡",還是"熱情"?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熱情",一個看起來就更受歡迎的詞語。
但其實冷淡,也有它的好處。
可以省下更多的精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可以保留更多的感情,去愛想愛的人。
越是冷淡的人,越值得深交。
01
越冷淡的人
活得越真實
才女蔣方舟曾經公開承認,自己是「討好型人格」。
"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我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既然有「討好型人格」,自然也有「冷淡型人格」。
有一種人似乎對什么都不關心,對誰都不在意。
冷冰冰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別人隔在千里之外。
但其實,越冷淡的人,可能活得越輕松,越實在。
公認的"氣質女神"韓雪,私底下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艷光四射"。
她5分鐘就可以搞定妝容,還說化妝這件事差不多就得了。
她不喜歡參加飯局,寧愿回家學習。
連何炅都說,自己約韓雪聚餐也被拒絕了,理由是她還要回家做作業。
韓雪這個人,舉手投足間總有一種精確感:
知道自己要什么,更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活得冷淡一些沒什么,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當初蔣方舟意識到自己習慣討好,活得太累了,選擇了逃離。
她一個人"逃"到東京單獨生活了一年,在陌生的環境里,找回了內心的寧靜。
有時候了拋開各種人情世故,反而能讓人露出真實的一面。
大學老師曾跟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
一家公司組織爬山,剛開始所有人都有說有笑,可到了半山腰已經有人開始體力不支,喘著粗氣。
只有一個男生例外,平時沉默寡言的他,這時卻主動幫很多女生拎包,拿飲料,默默跟在她們后面。
而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平時很熱心的男生,只顧著埋頭往前走,還抱怨公司組織爬山活動。
前輩對我們說,認識一個人,不要看他平時說什么,而要看他怎么做。
表面上再多華麗的掩飾,都比不上內心真正的實在。
現代人總喜歡用「熱情」來掩飾自己,但面具戴久了,也有累的時候。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是活得自在。
無需刻意逢迎,無需故作低頭,坦然面對生活,才能坦然面對自己。
02
越冷淡的人
活得越簡單
之前,papi醬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因此受到了很多質疑,許多人都覺得她太冷漠了。
"這也太自私了吧!"
"十分不認同,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怎么可以排在最后一位?"
但其實愛自己,才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越冷淡的人,越懂得保護自己,對自己負責。
哲學家巴斯克里說過:"如果你不愛自己,你將永遠不會去愛他人。"
蔡康永和小S這對"金牌搭檔",就是冷淡與熱情的兩種代表。
小S是"人來瘋"的典型,無論面對什么嘉賓,她都能施展極其夸張的主持功力,讓節目笑料百出。
然而人前笑得多的人,人后哭得也多。
太難過的時候,她甚至對著鏡頭落淚:"我其實我對自己真的很沒有自信。"
好友宋佳一針見血:"你就是太不會愛自己了。"
和她相比,好搭檔蔡康永就冷淡很多。
搭檔十年的小S曾經吐槽他:
"他從不參加別人的婚禮,不送生日祝福、節日祝福,從來不過生日、春節、圣誕節,遇到不想回答或不想相處的人就趕緊找空隙溜走……"
然而等到別人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會以最大的熱誠去幫助他人。
小S說,每次她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出現,告訴她該怎么辦,給了她很大的力量。
冷淡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很簡單,很單純,不需要防備。
他討厭爾虞我詐,討厭敷衍,更討厭虛假,但也不允許被欺負。
他拒絕麻煩,拒絕算計,拒絕勾心斗角,因為他的一切都很簡單。
因為一切從簡,所以背后隱藏的那顆心,反而是最真誠的。
朋友之間應該保持一些距離,關系再簡單一些,這樣才能長久。
03
冷淡只是保護色
內心真誠熾熱
很多年前看了《墊底辣妹》,始終記得第一句旁白:
"小時候,沙耶加的夢想是交到朋友。"
當時以為沙耶加是因為孤僻,才交不到朋友。
可實際上,沙耶加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
她之所以沉默寡言,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加舒服。
有時候,冷淡是一個人的保護色,就像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才發現里面的熾熱真誠。
《向往的生活》上,黃磊某一期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
面對一群叫不出名字的新人,他一直表現得很平淡,飯桌上更是坦言:
"說句真心話,我和你們也不熟,沒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
直到好友老狼來了,他才終于熱情起來。
許多人都在質疑黃磊耍大牌,不近人情,卻忘了:
他和老狼從大學開始就是至交,幾十年過去感情依然深厚。
他在別人面前是端莊的長輩,卻會在難過的時候緊緊抱著何炅。
有時候,冷淡是一種錯覺。
越"冷淡"的人,他的內心可能越細膩深刻。
越"冷淡"的人,越珍惜他所擁有的感情。
也許表面看起來很強大,但其實十分需要陪伴,需要珍重。
古龍先生說過:"一個人若用情大專,看來反倒似無情。"
人的感情是有限的,與其像中央空調一樣四處送溫暖,不如把溫暖留給最重要的人。
還是陳奕迅的那句歌詞最打動人心:
"一次次失去又重來,我沒離開,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薄情"何嘗不是別樣的專情?
"冷淡"何嘗不是別樣的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