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
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填詞。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滴跣悴?,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鄭板橋畫墨竹,主要都是寫意之作。屬于一氣呵成,由于喜歡觀察,所以生活氣息比較濃厚,尤其是一枝一葉,不管是枯竹,還是新竹,或者是單枝、又或者是叢竹,都是非常的逼真的。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 他自題《墨竹圖》:“在紙中者,有在紙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葉其搖風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隱躍于紙外平!他又說:“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竹,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