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對于原生家庭不以為意,偶爾也會羨慕別人家庭的富足。直到長大了,才知道,其實我自己已經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
我爹我媽都是很普通的人,我媽大概十四五歲的時候,雙親便去世了,只有一個哥哥(我舅舅)相依為命。當時我媽的老爹在的廠子體諒她無人照料,便讓小小年紀的她頂班入廠有口飯吃。我爹雖然是家里的老小,但是家里境況也不太好。據說我爹跟我媽談了八年的戀愛才結婚(我掐指一算他們屬于早戀),因為我爹的老爹很早就去世了,所以他們結婚的時候,是一個爺爺忙前忙后幫忙操辦的。后來我爹一直很感激那個老爺爺,但凡別人有事他都忙前忙后,他跟我說,別人的恩情要一輩子記著。
因為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外公外婆和我爺爺,所以在我的潛意識里面是沒有這三個詞語的,以至于我長大了,潛意識里會跟別人說,那個是我老爹的老爹。
我的童年跟普通小孩子沒啥區別,整天瘋跑瘋玩,膽子大,什么都敢干。我爹喜歡帶我去釣魚,抓蝌蚪。我們一群小孩子去偷別人家的菜地,玩過家家。后來在我7歲的時候,這種生活戛然而止。
因為我生病了。
幾乎是跑遍了所有的醫院,做了所有的檢查,都檢查不出任何問題。我只是整日整日的吐,吃不進任何東西,吐到后面直接胃粘膜出血。
我總是會跟我身邊的人開玩笑,說那個時候我爹我媽都以為我養不活了,買了一套很好的衣服給我,帶我去拍了照,誰知道我現在能長得這么壯。
雖然是玩笑話,可是我說的都是真的。
那是一段并不太美好的回憶。我幾乎不再念書,整日待在醫院里,陪伴我的,是很多書。那個時候我極其喜歡看書,偶爾身體好的時候,我會搬個小凳子在醫院的走廊坐著,看著人來人往。現在我是絕對不吃稀飯以及藕粉這種東西的,因為我小時候吃的太多了,已經上了我記憶的黑名單。
其實那個時候最難的是我爸。他跟我媽沒有家里幫襯,單位效益又不好,好不容易攢下一點錢,又要給我治病。有的時候,還要跟別人借錢。過年的時候,他們讓我爸去剃了個光頭,說這樣可以去病。于是我爹頂著個光頭樂呵呵的回來。可是沒什么用,我還是躺在床上吐吃不進東西去。
但是我爸絕對不會當著我的面唉聲嘆氣。他會給我講笑話,說他小時候的糗事,他總是跟我說,快啦快啦,明天你就會好起來了。所以我覺得,我性格里的樂觀,堅強,都是那個時候他教給我的。
后來這一切在我10歲的時候又戛然而止。我慢慢如別的小孩一般好了起來。
生活恢復了正常,家里的境況也日益變好。在我念大學以后,雖然不是小康之家,但是至少房子、車子,別人有的,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所以我一直都堅信,只要你愿意努力,你想要的都會有的。
我爹我媽都是很本分的老實人,但是我爹教我,不欺負別人,也不讓別人欺負你。我媽又時常跟我說,別人待你好一分,你便要待別人好兩分。雖然我初中開始便住校,但是每周回家,我爹我媽都會跟我分享身邊的各種趣事,我也會跟他們分享在學校遇到的各種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了我工作。所以,我其實是一個蠻樂于也善于溝通的人,而且,性格溫良,但是并不懼怕與別人起沖突。
我爹無條件的愛我和我媽,我媽也如此,他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多尊重。雖然他們的人生閱歷并不能給予我更多的引導,而且由于我從小身體不好,他們對我的要求僅僅只是“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長大”就足以,當然,他們絕對不允許我啃老。
所以,你才會看見一個“斜杠青年”的我。
因為他們給我的愛,不僅僅是物質的,更多的是關心和愛護,所以他們讓我學會了怎么樣去愛一個人和接受別人的愛,也讓我在遇見更好的人,更大的世界的時候,骨子里面并未有膽怯和自卑。
念大學的時候,我發現了自身一個特別不好的性格特點:跟親近的人相處的時候遇事情容易沖動,無法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容易在一氣之下說一些傷人的話,過后又悔恨不已,極力去彌補。也就是所謂的打你一巴掌,又給你一顆糖吃。這個性格特點也是我爹身上最不好的,我最痛恨他的地方。但是很奇怪,你看看,明明我那么討厭這種性格特點,可是我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又形成了這樣的性格特點。而我這樣的性格特點,在當時的的確確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多的傷害。
還好,我可以意識到這個問題所在,我也想改變。于是我會下意識的壓制住自己的情緒,實在覺得怎樣便在微博上寫一寫權當發泄。后來工作以后性格便慢慢變得更加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還有兩三秒的綠燈便緩緩踩住剎車不過。我媽說我跟我爹雖然很像,但是現在一個性子急,一個性子慢,什么都不慌不忙的。我也會在我爹自己一個人各種著急的時候,靜靜地看著他著急,然后等他安靜下來再“教育”他,要學會不慌不忙。
我身邊關系很好的朋友家境、工作都會比我好很多。可是我從來都不以為意。畢竟我覺得,自己身上有很多很好的品質去吸引他們,而他們吸引我的,也是他們身上一些我認可的品質。這些與家境、工作,都沒什么關系。倘若論生存能力,大概我會比他們更好一些吧,哈哈,我總是如此的“自戀”。
我很感謝我爹我媽,感謝身邊那些關系超級好的朋友。因為他們讓我可以對人保持信任感,甚至可以無條件的去相信一個人。而這些,很多人都做不到。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愛一個人,去喜歡一個人,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我可以去理解他們,但是我不能贊同。
我自認為可以做到不去干涉別人的生活,給予尊重和理解,但是一旦遇到自己身邊很親近的人,總歸愛絮絮叨叨試圖去改變。雖然在我自己看來,以及在普世的價值觀里,我是對的,我的初衷也是為了別人好,但是我總歸給別人帶來了壓迫感。你要試圖讓一個從小就沒有學過愛與被愛的人去改變,真的是在為難別人。
那些對于我而言很容易感知的幸福、情緒,互相的付出與體諒帶來的快樂,關心別人以及被別人關心帶來的溫暖與感動,他們都不能感知,我也沒有辦法跟他們描述,那有多美好。我可以去愛我身邊的很多人,對陌生人也持有善意,也篤定的知道身邊有很多人愛我,對我超級好。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在他年幼的時候你看不出來,在他慢慢長大的時候你也看不出來,但是當他沒有辦法去與人近距離接觸,不懂愛別人,也不懂得接受愛,更不能相信別人的時候,你不得不感慨,原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孩子成長的影響真的很大。
一直未結婚并不是因為對婚姻的恐懼,而是因為我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比一個人待在一起更快樂才可以,這跟家庭、工作都沒有關系,只與這個人有關。我不覺得要為了完成所謂的社會責任而去結婚生子,好在我父母雖然文化不高卻也不覺得要為了面子而讓我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正因為他們體會過美好的婚姻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愈發覺得,倘若不開心,那是不行的。他們到現在依然會跟我說,只要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可以了。
所以,什么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是不帶一絲雜念不帶任何目的,是我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好了。(當然,該管教必須管教)只有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愛,接受愛,在長大以后,他才具備去愛身邊的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