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時間使我一邊遺憾年少的逝去,使我一邊慶幸青春的存在。但又如木心所說,年輕真像個理由,一個實際上,毫無用處的理由。生活好像沒有過渡一說,一腳踩在線上,那么所有的條件都變了。
今天看了哆啦A夢的電影: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
我對這部動漫的了解,僅僅是能說出他們主角團一半的名字,但是并不影響情節的觀看。電影里大雄還是那個考試不好的孩子,可是他有哆啦A夢呀。每次看到電影里落魄的主角,我總是這樣想:他們至少還有主角光環。電影里大雄要找尋烏托邦,在這一刻,我找到了看這部動畫共情的地方。大雄想在烏托邦里成為一個的完美的小學生,成為完美的人,聽起來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愿望。他們也確實找到了所謂的烏托邦,那里的人們溫和善良。里面的管理者也承諾,只要在這里住下來,每個人都會成為完美的人。主角團里除了大雄,每個人都開始改變了,改正了所謂的缺點。胖虎變得不再暴力,小夫變得不再愛刁難人,靜香變得不再固執。他們改正了自己的缺點,也改變了他們的個性。那么趨同的個性究竟是一件什么樣的事呢?至少這個動畫應該不支持大家都變得一樣。電影里,完美計劃是一場陰謀,我當時在想,難道這個計劃不好嗎?(電影里是因為統治者要通過將人變得完美,同時也變成傀儡)如此說來,忽略了一點,只要還是由自己支配的性格,完美計劃也并不是這么壞。但好像要人人都變得完美,是一件及其為難自己的事。生活中,大家也都是不一樣的。可是卻總有人在遺憾自己的不一樣,這又是為什么呢?
到最后,影片里的完美計劃被破壞了,大雄很慶幸每個人都成為自己,都順從自己的心。他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去尋找烏托邦,整部影片的世界并沒有變化,變化的是大雄對不完美的接納。大雄的零分卷子還是被媽媽發現了,結果理所當然的被媽媽責罵一頓。大雄還是要被罵,可是,他卻接受了學渣的自己。或許,烏托邦和現實之間,只存在一個接受。
不必為成為別人而改變自己,擁有屬于自己的個性是我從這部影片里得到的思考。但是,這絕不是放棄了向完美進發的理由。恰恰是在成為自己的路上,從初階走向高階。大概是這樣吧。只是,就算成為不了高階的自己,也不用太煩惱,畢竟走向烏托邦,就差一個接受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