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若說父母是一種職業,那它真真是一種高端職業,因為它影響的不僅是一個人,而是幾代人,家庭文化背景作為被拓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烙印,終其一生都會影響著我們。所以,教育,才越發該謹慎。
? ? ? ? 在教育孩子上,有時候我們會很困惑,新時代父母已經開始懂得在理性對待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引進科學的教育元素,但是畢竟大家都是自學,想做到無師自通似乎有一些難度,而且有些“知識點”拿捏不準,容易極左或者極右,在我們身邊也不乏這種例子出現。經常會看到家長宣揚自由、散養的教養方式,但對自由、散養的考量卻不準確,養成孩子散漫、坐不住、聽不進別人意見等等的不良習慣,偏離了家長教育的初心,走進另一條死胡同,一旦出現教養困難才想起來解決可能為時已晚;還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時照本宣科,書上怎么說就怎么做,不考慮孩子的個性特征,在如今這個信息咨詢發達的時代,書多、專家多、論調多,該怎么判斷信息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怎么接收到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并為己所有,成為考驗家長的新關卡。
? ? ? ? 我和老公對這些問題經常會溝通,通過學習心理學也從中找到些許答案,但是養育孩子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總會遇到一堆或大或小的困難,怎樣一個個攻克這些困難呢?
? ? ? ? 一、家長要做好角色定位,選取一種恰當的教養模式。都說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但是每個孩子卻各有各的不同,冥冥中好像真的有種莫名的安排叫做天生。所以家長要著重觀察孩子的特點,在平等、尊重、愛和規則以內適當自由的大前提下,選擇適合我們的養育方式就可以了。教育孩子沒有完美可言,因為父母都不是完人,我們只能付注真情讓我們的孩子瑕不掩瑜就已經很好了。
? ? ? ? 二、夫妻關系優于親子關系,同樣優于與原生家庭中父母親之間的父子、母子關系。家長要明確在一段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優于親子關系,也同樣優于與原生家庭中父母親之間的關系。簡單點就是說,夫妻雙方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就從原生家庭中脫離出來,這種脫離不但是形式上的,更主要是心理上的,很多婚姻出現問題,都是因為與原生家庭無法正常脫離,在心理上依然子會依賴于父親或母親,這樣公婆與媳婦之間就會頻生矛盾,同樣女要依附于父親或母親,那女婿與岳父母之間的矛盾也不容小覷。于是這個時候就要明確“”夫妻之間的關系要優先于父子母子以及父女母女之間的關系,要想小家庭更穩固就必須要打造牢不可破的小兩口之間的親密程度,在成立家庭之后能夠迅速成長起來。這樣一旦有了孩子,小兩口就可以掌握對待這個新生命的話語權,公婆與岳父母也能夠將小兩口作為有足夠成熟度的成年人來看到,不會過多干預他們的新組建家庭做出的決定,反之小兩口如若依然如同孩子般依靠父母,在養育新生兒過程中雙方或一方父母參與進來,希冀像“控制”小兩口一樣“控制”新生兒,這樣的家庭就容易滋生很多不穩定因素。
? ? ? ? 三、父母親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愛。父母的愛才是澆灌孩子心靈最樸實也最珍貴的養料,六歲前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往往成人的隱痛與童年時期的遭遇有關,在這一期間除了為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給于他們恰當的愛與關注和高質量的陪伴。用愛填充內心的孩子才知道怎樣去愛別人,而這種愛,不只是物質層面的,它對父母的要求更高,它需要我們善良、真誠、勇敢、自信、無私但也適當的“自私”(這里說的自私是父母首先要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每個孩子不應該只得到父母一味單方面付出沒有絲毫的“索取”,恰當的“索取”可以讓孩子懂得愛的真諦在于愛與被愛,兩者都不能缺失。),父母將這些美好的人格傳達給孩子,才能讓他們在以后面臨困難時可以保持心的安寧和勇氣。
? ? ? ? 四、要注重模仿的效力。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行端坐正就不怕孩子會走歪路,為人父母只需要把自己變成我們期待的那個樣子,孩子自然而然地會效仿跟隨。
? ? ? ? 五、多體會孩子的感受,與之共情。作為父母是否應該反思一下,不聽話的孩子到底是孩子不聽話還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聽話,父母在面對所謂的不聽話行為時,要先冷靜,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責備,讓不良情緒蒙住了我們的雙眼。有時候我們認為孩子不聽話,只是將我們的慣性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探索是每一個孩子的本能,我們父母不妨也返璞歸真,放下束縛,嘗試跟孩子去做一些探索,體驗一下他們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幫助他們,才有利于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長。
? ? ? ? PS:以上僅是生養孩子兩年來的一點點感受,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墨語諾言-文章健身房-瀟湘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