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7/20
地點:CCtalk滬江2019興成長計劃特別活動“春暉學院”
課程:《愛蓮說》
授課教師:王崧舟
鏈接:
????王崧舟,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國家級遠程培訓”小學語文主講教師、“浙江教育資源網”特級教師工作室首批專家、“浙江教育學院教師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小語會會長。現任杭州師范大學(本部)教育學院教授 。
???? 近期,我參加了互加計劃“2019興成長計劃”網絡研修培訓,有幸聆聽了特別活動“春暉學院”的精彩課程。在今天的活動中,我聆聽了王崧舟老師教授“詩意語文”教學暨《愛蓮說》觀摩研討會,對“詩意語文”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
面對《愛蓮說》這樣一篇初中課文,想要講給小學生聽,難度可想而知。光是字詞的梳理,都會占用很大一段時間。王老師的課沒有機械地講解文意,翻譯課文,講解內容。而是將一篇課文,揉碎,滲入縷縷詩意,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課文,再慢慢地走出課文,將君子之愛提升到品格,提升到傳承。
詩意中誦讀。課堂伊始,王老師出示了菊花圖片,呈現“酒能去百病,菊可去頹齡”“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三句詩。王老師先請學生讀這三句詩,在孩子清脆的讀書聲中,追問:你覺得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你有怎樣的感覺?使之理解陶淵明對菊花的愛是“隱逸之愛”。接著研讀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朗朗誦讀聲中,教師追問:你覺得得讀好哪個字?明確“狂”,借助著力點“狂”,出示《唐國史補》——“種以求利,一本有直數萬者”,通過對以上句子的朗讀,學生明白了牡丹是“富貴”的象征。而到了蓮花,則出示了周敦頤的人物簡介,簡明扼要,凸顯了其地位及人品,為下文的學習造勢。接下來自然引出為官清正廉潔、愛民如子的周敦頤對蓮花的君子之愛。學生通過這種感性的學習方式,讀出了“君子”這個詞的含義,升華成為血肉中鮮活的生命符號。
詩意中感悟。對“蓮”的分析,對君子的感悟,更是離不開詩意。學生再讀文本,用不同的符號勾畫描寫“菊”“牡丹”“蓮”的句子。師生明確相關句子后,淺析句意,再次理解三個意象的引申義。重點探討了寫作手法及蓮與句子的共同之處。在詩意的感悟中,學生漸漸明析: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與君子的“潔身自好”;蓮花的“濯清漣而不妖”與君子的“泰而不驕”;蓮花的“中通外直”與君子的“通達正直”;蓮花的“不蔓不枝”與君子的“剛正不阿”;蓮花的“香遠益清”與君子的“布德四方”,蓮花的“亭亭凈植”與君子的“高潔獨立”;蓮花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與君子的“自尊自愛”。作者運用烘云托月的寫法,生動地勾勒出愛蓮的原因。愛它,就愛它高潔的品質;愛它,就愛它傲岸的性格。在王崧舟老師詩意的情境中,學生漸漸走進周敦頤的時代,走進周敦頤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作者的君子風度。
詩意中升華。 王老師上課時曾說,愛它,愛到骨子里還不夠,非得愛到骨髓里才行。我想,王老師喜愛《愛蓮說》,愛到了骨髓里。在課程的最后,王老師出示了三則材料,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君子”與周敦頤的密切關系。三則材料分別擷自《宋史·周敦頤傳》《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周敦頤集》,照應周敦頤青年、中年、老年三個時期時的“君子事跡”——秉公斷案,拒收禮物,支持變法。故事之間,穿插《愛蓮說》名段背誦。周敦頤愛蓮,掘池種蓮,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抒寫了一曲君子頌歌,可謂愛到骨子里。周敦頤用自己的一生寫就了《愛蓮說》,此刻學生明白了周敦頤就是蓮的化身。進而王老師列舉了周敦頤的后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周樹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周恩來。聽到這兩位十分熟悉,備受崇敬的兩位偉人,學生們立刻就懂得了“君子美德”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傳承。這一神來之筆,“傳承”不言而喻,“文化”姍姍而來,“君子”之風在學生的心中悄然扎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字數:14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暑期“興成長計劃”活動“春暉學院”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