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哥非常喜歡這個辯題,因為“美德”這個冷門詞竟然成為追求流行的《奇葩說》的話題;我也很喜歡這個辯題,因為前半句我經常想不通:該不該給別人添麻煩呢?
內心的深處里,我很抵觸給別人添麻煩的(大概和家庭教育有關),不論是陌生人還是家里人,能自己做的我都不想“麻煩”別人,所以自己總是謹小慎微的與很多人保持著距離與謙恭,或許這也是不太會“拓展”人脈的一個原因吧,哈哈。
深入分析為什么自己會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呢,原因有兩層,首先是非常注重別人的感受,舒不舒服,然后當想到別人可能會不舒服的時候自己便會不舒服,心里有別人的存在;第二層是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當麻煩別人后,別人怎么看待你評價你變得非常重要,這一點說到底也是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現,因為我希望在別人那里得到的是“我是一個非常獨立并且有能力的人”的評價,所以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因此,對這個辯題我的觀點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是獨立是自制是尊重他人,但也很傻,傻在不懂得“人情是麻煩出來的”,傻在不懂得“給別人添麻煩本質是一種協作”,傻在“太注重自我”。
下面進入這一期奇葩選手是互懟:
首先是反方,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是美德:
觀點:人與人在日常生活相處里邊,很多時候我們的交情,我們的羈絆都是通過互相給麻煩互相解決,彼此的麻煩建立起來的。
這個觀點是新奇葩提出來的,后面正方反復用不同的說法來論述:
馬薇薇用另外的一個說法翻譯了這個觀點,她說:
社會其實是由人情構成的社會,所以你為我天天麻煩,我問你天天麻煩,我們才能成為彼此不分你我的一家人;
我覺得,胡漸彪說得更妙,他說:
正反方的觀點可以構成兩個不同形態的道德社會,一個是人人做好分內事,講究獨立互不麻煩的道德社會,另一個是更加溫暖的道德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麻煩,產生感情,社會更溫暖。
馬東更是具體說這兩個社會分別是日本和中國:
日本文化里講究距離與謙恭,講究獨立與自制,而中國社會講究交情,注重兄弟往來,那個社會形態更好呢?他很委婉地說了一句,如果日本不那樣的話,現在也不會這個樣了......
哈哈哈哈!
正方的如晶,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美德:
觀點: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所有美德的母親,是所有美德的根基。
論點:她說誠實,謙虛是我們眾所周知的美德,而這些美德的目標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舉例論證:
華盛頓承認自己砍樹,非常誠實,沒有冤枉別人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成績好的同學非常謙虛,不讓成績差的同學難受,就是不給其他同學添麻煩。
【如晶寶貝的論證方法非常有趣,雖然聽著優點牽強,但是沒毛病啊!將觀點放入到眾所周知的不必論證的論點里,比如“誠實是美德”,然后只要證明“誠實也是不給別人添麻煩”,那么“不給別人添麻煩”也是一種美德。把已公認并無需論證的點歸為自己觀點的子集,那么自己的觀點也會成立,正如她說的“誠實”其實是“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子集。】
反方馬薇薇的觀點:
1、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優點,不是美德。美德本質是一種社會契約;
2、給不給別人添麻煩是能力之差: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說,我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我要做一個不添麻煩的人,當你窮途末路的時候,你希望世界充滿愛來幫助你解決麻煩;而當你擁有余力的時候,你卻說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做人不能雙標狗啊,所以如果你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的,你其實在扼殺了所有無能者的生路,而所有無能者請注意,終有一天也會包括你我。
【這段論證絕對毒舌,把很多人包括我在內的人糾結“關于別人添麻煩”的心里掙扎描述出來,我們當然不希望給別人添麻煩,更不希望別人給自己添麻煩,但當自己有麻煩的時候,又非常祈求別人來幫助解決麻煩。】
接下來是蔡康永對馬薇薇的奇襲,也是本期的一大亮點所在:
針對馬薇薇的觀點“不給別人添麻煩是能力之差”,蔡康永用問題駁回,下面我來還原一下現場,大家自己體會一下“高超”的說話之道:
蔡:無能者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不得已麻煩別人,還是知道自己沒有能力然后覺得給別人添麻煩也無所謂 ?
馬:其實沒有人覺得自己是無所謂的,他們都有羞恥心。
蔡:沒有能力的人給別人添麻煩,還是會有羞恥心的吧 ?
馬:有的。
蔡:羞恥心來自于他覺得自己缺乏美德,謝謝!
【蔡康永來自正方,他的奇襲回歸觀點,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
蔡康永關于“美德”的一番說辭很精彩,但是我覺得他有點跑題了,對“不給別人添麻煩”沒有太多提及,最后來分享一下反方羅胖的精彩觀點:
1、他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本質上是一種協作,我給你添了麻煩,你給我添了麻煩,實質上是我們完成了協作;
2、美德上的名單已經很多了,要把“不給別人添麻煩”放進去,要小心,因為有可能它不符合人類社會的基本智慧方式,因為人類的基本智慧方式里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要“協作”要“學會求助”。
最后,羅胖以兩個非常精彩的對比瞬間結束他的結辯,贊贊贊!
第一個瞬間發生在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里,一個父親在送他的孩子遠行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不要借錢給別人,也不要找別人借錢。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囑托。
還有一個瞬間是27年前我上大學,我的父親最后對我說的一句話:爹媽再也幫不了你了,十幾歲你自己一個人闖江湖去,學會四個字——學會求助。
27年后,我覺得我的父親,比哈姆雷特那部戲里的父親又睿智聰明偉大。
【想想自己為什么那么怕“給比人添麻煩”,很多時候是自己不懂得“求助”,不懂得“協作”,很多程度上因為爸媽他們老一輩也是這樣教我們的,如果現在你認為“給別人添麻煩”其實是一種協作,一種人情往來,那就大膽去“麻煩”吧;如果你還是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那么你就要更加獨立與自制,看你怎么認知怎么選怎么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