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后,第一次玩沙盤游戲,且第一次當上了CEO.新奇,興奮,有點小緊張,不知能不能將企業經營好。
在開始的低產能下,三條手工線,一條半自動線,我們第一年訂的策略,通過市場預測,我們只做三個市場,只做三種產品,第一,先去搶市場,同時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新增生產線,開發市場區域,進行產品研發,各種資格證的取得。第一年,
我們虧損。
開年,我們搶占到了很多訂單,權益一下就上來了,但自有資金不夠了,年底開始了長貸
第二年,策略繼續搶訂單,為了能拿到訂單,我們在廣告投入加大,又新增生產線,研發的產品在下半年可以上市了,我們按我們的產能去拿了相應的訂單,因廠房不夠,我們新租了廠房,又繼續開拓更大的市場,這樣,只得繼續長期貸款。由于廣告投入及各項投入過大,我們虧損了。
第三年,我們的產能在各組來說是最大的,我們改變生產線,以期達到最大產能,然后去拿更多的訂單,根據我們前二年的市場鋪墊,以及產品的研發,我們在P3產品上占有很大優勢,通過去各組的觀察,了解到他們的情況,我們調整廣告投放地區,力度,盡量花最少的錢,達到好的效果,事實上,我們做到了。還是按我們的產能去拿到了盡可能多的訂單,第三年有盈利,不多。不能彌補以前的虧損。
第四年,幾乎是沿用第三年的策略,訂單是拿到不少,產能沒有變化,但內部出現分歧,有組員認為我們產能不夠支撐我們去拿訂單,我沒能說能她,我們還是以產定銷,
第四年有盈利,較多。還是沒有彌補以前的虧損。
第五年,以產定銷,沒人與我們聯合,我們沒有同意,認為我們能吞下足夠的訂單,但最終市場上訂單不如我們設想般,我們產能過剩,最后賣了各低值的生產線。實現了盈利。權益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如此這般下來,感覺管理企業是如此的不易。這里心疼老板一把。
市場很重要,全局觀更重要,能早期早做準備,早規劃,更更重要。
對行業的深入了解,對市場的相對準確的預判,對公司運營的管理,都是盈利的最大保障。
在前期的策略上,我們是大膽的,有遠瞻性,但沒有全面的考慮,沒有想好每一步怎么走,即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怎么過,要做哪些調整,為什么要做這些調整,以及怎樣做是最合適的,沒有去作盈虧分析,投資回報率的分析,投資回收期的分析,各效率的分析。沒有用有限的錢作最可能做到的事。導致我們雖有很多條生產線,但效率不高,運營成本太高了。
在第三年資金困難時,沒有更多的去了解融資渠道,做成本分析,只是簡單地去用應收帳款貼現,現金是回來了,但成本太高了。
這些都是我們虧損的原因之一。
雖然我們前期的策略準備,但實際下來,我們的權益并沒有上去,投資回報率不高。
在這個過程中,貫穿如終的是一直要有投入產出的思維,企業的目的就是盈利,要圍繞這個目標去做。在不同的階段,有做出不同的取舍,要利潤,市場,還是價格。有了方向,目標,就不要改變,百折不撓,相信目標可以達成,找出各種方法,然后就是去做,有效果的留下來,沒有效果的就改變。在做的過程中,始終要有一盞明燈在頭頂上,不能沒有了方向。
各崗位的人員要各司其職,做好各自的支撐,不能有短板,我們有個沉痛的教訓,在運營方面,我們的投入產出不配比,用低端生產線生產高端產品,成本過高,在融資這塊,我們因時間緊迫,沒有找好渠道,損失是純粹的凈利潤。
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的企業時刻在風雨飄零中,隨時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加強內部力量的調配,提高大家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作為財務,密切關注業務,參與業務,收集來自各方的信息,快速進行分析反饋,盡可能為各項運營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