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衣谷
在小朋友的興趣班里,有著這樣的課程,那就是書法課,這是極好的,這不僅是優秀文化的傳承,更是能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藝術的熏陶,從小就樹立起秀麗的審美觀。而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是非常幸運的。因為有爺爺教我寫書法,就不用去花錢上書法課了。但怪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每每跟著爺爺練書法都不用心,都是鬧著玩的,辜負了爺爺的一番苦心,心里很是過意不去。
而談到書法,自己打小不爭氣,使得自己的字寫得丑,這已經是事實了。而在爺爺的教育下,自己對書法“紙上談兵”方面還是很喜歡研究的,這理論的東西,現在就得推薦由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方建勛先生推出的新書《中國書法通識》了。這是有北大背景烙印的一份書法習字入門指南,也是教導我們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這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
此書一共有六章,分別講的是關于書法的書體、筆墨、性情、書寫、觀念與再造、習字。在第一章中的書體方面,就講到了書法的五體:楷、行、草、隸、篆。這五體有什么特點呢?用作者的話說就是: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篆如畫,隸如波。比較認可作者的說法就是認為書法的這五體的特點是有虛有實的,就像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虛實相生,充盈而有趣。而造就這有趣的五體的初代,無疑就是書法的孩童期——甲骨文了,這里就說到了甲骨文的孩童時期是不穩定的,這個作者就舉了個鮮活的事例,如“鹿”字的甲骨文,就表現為各種形態之美,另外也舉了“人”和“田”的天真、淘氣、可愛。也是由此,后續就有了很多書法家還是沿用甲骨文進行藝術創作,如丁輔之、葉玉森、董作賓等甲骨文書法。當然自然也少不了作為實踐者的作者也創作了方建勛甲骨文書法作品《高視物外》。
而在五體中,筆者還是十分喜歡優雅富有力量與理性之美的楷書了,這種書體是起源于東漢末年,而發展到了三國時期曹魏時期就出現了“楷書鼻祖”鐘繇,他的楷書是寬寬的,胖胖的,想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而后來成熟了,就出現了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的。而帶了明朝的楷書更是一個高峰,大家有無看TVB的《精裝四大才子》呢?其中形容文征明的字體特點是鐵畫銀鉤,這里作者也是典型地圖文并茂地列舉了文征明的《前后赤壁賦》作品。這也是正如作者說的那樣,到了文征明的楷書,已經是一種書法界的非常理性的,非常成熟的秩序和規范。
第二章說到了筆墨的講究,在這里你可以讀到構成一件書法作品的最小單位,不是字,而是筆畫,古人叫做“點畫”。另外在章法的這部分,就說到了秩序之美和錯落之美。其中作者就以王羲之《蘭亭序》的20個“之”字的寫法,突出了這種錯落有致的藝術之美。而談到墨色部分,就說到了蘇軾的作品是有以墨色主干的潤如玉的墨色特點,也說到了董其昌的淡墨,王鐸的漲墨,就將書法中的墨色推向極致。
第三章就是說到了書法這東西是寄托了很多書法家的情緒,也是我們常說的文如其人,這里作者就十分側重提到了王羲之的作品了,因為王羲之把多清晰你融合了字里行間。如《蘭亭序》就是寫到了文人雅聚,那時惠風和暢,心情愉悅的心情。而到了《喪亂帖》就是寫給好友的一封信,寄托的是一種滿腔悲憤,其中如開頭的“痛貫心肝”就是一種情緒很激烈,寫法也很奇特的氣質。當然除了王羲之,作者也舉了歐陽詢的冷硬風格。而張旭的情緒就是將草書的那種約束掙脫到了極限的抒發。而天下第一行書的顏真卿,其情緒是有著切膚之痛,以及隨筆流淌的,當然也寫到了蘇軾的書法,他也將自己的大氣從容,豁達都體現在了書法作品中。而將瀟灑不羈寫到極致的是徐渭,尤其是《黑葡萄圖》一句“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就書法和文字都寫出了他的落魄和有趣和瀟灑。
第四章就是說到了書寫,這里作者就帶我們去如何理解不同書法家的書法風格。如這里作者就談到了節奏的藝術,就列舉了米芾的《臨沂使君帖》,這作品的特點就是前面兩行是行書,后面兩行卻寫成了草書,這就體現一種節奏的變化之美,顯得氣韻生動,生機盎然。作者也拿了王獻之與其父親王羲之的作品對比,這里特出了王獻之的高低起伏的音符之美,這是體現了書法界的一種繼承和突圍。書圣自然是王羲之,但他的兒子額非常有仙氣,王獻之的筆勢和線條乘風而舞,非常有李白的飄逸之風。而黃庭堅是閑淡悠遠為主的。
第五章就是寫到了觀念與再造,這是作者教導我們如何透過書法看到中國的美學觀,這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中國書法美學的。這里說到書法家的書法觀念浸透了關于個人觀念、時代觀念、民族觀念。另外關于書法的靈魂,中國人是把書法看做生命體,自然要有氣,生氣勃勃,氣韻生動,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共同追求。而在意與形方面,作者就從時間的角度,說到了唐人是尚法,宋人尚意的。而書法發展到了近現代,就形成了書法和繪畫互相影響的魅力之大。如齊白石的《采菊圖》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當然后續作者也談到了書法與印章和石刻的融合。最后,作者也說到了推崇的王羲之的原因是,王羲之真正做到了將儒釋道互相貫通了,把中國文化的理想境界以書法的形式體現得盡善盡美,這是非常認同的。
最后的第六章就是說到了習字,就是教導我們如何開始練習書法。其中作者就告訴我們如何選擇書寫工具,如理想的毛筆要有四大基本特性:尖、齊、圓、健。而作者也列舉了書法學習范本字帖清單,都是非常值得大家好好學習書法的。
竊以為,從文字的出現開始,中國從古到今的發展史,也就是一種書法的發展歷史。中國人對美的各種感悟,都凝聚在書法極純粹的線條、極簡單的黑白世界中了。通過閱讀一個作為集合教育者、研究者、實踐者和傳播者于一身的方建勛先生的著作,我們是可以深入理解書法的美,我們就能更輕易地理解其他形式的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