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練習的態度是什么?你認為不斷練習是否可以成為專家?你是否信奉“10000小時定律”?
然而《刻意練習》從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練習并不是不斷重復一個動作。正確的練習要有好的老師,有目標,還要有反饋。
那么我們已經成年,不是學生了,學東西不會很快,是不是代表練習也晚了。當然不是,因為刻意練習是最強大也是唯一的方法。
許多人信奉的10000小時定存在什么問題?其實成功和練習的時間并不完全成正比。不是練習10000小時就一定能成功,而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練習10000小時。
參考沙堆定律
1粒沙子不是堆
10000粒沙子也不是堆
刻意練習的本質是為自己挑選適中的任務,使任務適合自己,但有一定難度,也就是所謂跳一跳夠得到。然后要有足夠多的重復練習,能收到反饋,同時需要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天才存在嗎?
書中給我們舉了很多例子,天才其實是訓練的產物,他們更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而我們只要方法正確,就能創造自己的潛力。而這個方法就是刻意練習,到情境中學習。
那么刻意練習具體如何操作呢?
刻意練習也就是有目的的去練習,沒有目的的練習,也就是重復做的天真的練習,對技能無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有目的的練習要定義明確的具體的目標,然后將目標分解,接著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然后在練習中反饋,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旦在練習中遇到瓶頸,試著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難的事。因為有時并非達到極限,而是動力不足。
然后這本書告訴我們,首先我們的硬件是滿足條件的,因為大腦是有無限的適應力,就像肌肉越練越發達,大腦結構也可以通過練習改變,潛能可能被塑造。其次我們的軟件,也就是心理表征需要在刻意練習時去創建。所以在心理上也要做好準備,告訴自己成功的可能,并去做。硬件和軟件都跟上后,我們就可以開始了。
各個領域都可以應用刻意練習,再次重申刻意練習的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并拆解
然后,找到一個優秀的老師
接著,專注于這件事上,把練習時間縮短
如果遇到瓶頸,換一個新方式
及時反饋。
就是這么簡單,也許都不用10000小時,我們就可以成為某個方面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