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當這個城市還在沉睡時,我們已經摸黑起床。六點,外面依然萬籟俱寂,我們歡呼雀躍,整裝待發。大巴車關掉了所有的燈,光線很暗,很適合補個回籠覺。
朦朧中,大巴車駛出市區,進入高速,穿過隧道……約摸經過一個小時,我們終于來到了懷來縣。七點多的懷來縣,在晨光的沐浴中,漸漸睜開了它惺忪的睡眼。
七點半,我們來到目的地——沙城四中。第一印象就是很大,是的,作為一個初級中學,它要比我們校區大多了,視野很開闊。一進教學樓,朗朗讀書聲縈繞在耳邊,悅耳極了。走進博學樓六樓報告廳,坐在那單人桌的教室,看著沙城四中宣傳片,仿佛自己也回到了中學時代。尤其是最后一排的初中孩子們,在報告正式開始前,早讀活動還在進行中。《春》、《天凈沙·秋思》、《詠雪》……一篇篇熟悉的文章就這樣在腦海中回蕩,不知不覺中,和他們一起背誦了起來。
四中校長是我們94屆校友,兩次親切的交談讓人倍感親切;來自老學長的肺腑之言更是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向我們發出“歡迎到四中實習”的邀請,更是讓我們感受到四中的熱情。中午實在四中食堂用餐。兩菜一湯還搭配了水果,不得不說,搭配的科學,飯菜還實惠可口,尤其是燒茄子最得我愛。
飯后休息區是在曙英樓三、四層,三樓是閱覽室,四樓是活動室。看著人家學校的圖書量,我再次嘆為觀止。那些我至今還沒來得及看的書,他們這里的學生不知已經翻閱了多少遍,怪不得連出版社社長都夸這批學生素質高呢!有這樣的教學資源,真是讓人羨慕。
此行,我們主要觀摩了語文界大神、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老師,以及教育界大咖、浙江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關于“真語文送教活動”精彩課堂。課堂內容看似簡潔卻又暗藏玄機。
上午,我們聽了王旭明老師講的《散步》。他的思路清晰,層層遞進,通過一篇文章貫穿了關于散文體裁的知識,通過文本分析教給學生散文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及語言特點。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散文,但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快地將有關散文的知識了然于胸。一課時的時間《散步》并沒有徹底進行完,讓我意猶未盡。只是沒能坐在主會場,而是在隔壁教室通過多媒體觀摩,頗為遺憾。下午聽的是肖老師的《論語十二章》和部編教材中的《植樹的牧羊人》?!墩撜Z》一文,老師通過讓學生找出易讀錯,易寫錯,易理解錯的字進行指正,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基礎知識的理解;再通過選擇座右銘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文本的當今價值和意義。幾個問題環環相扣,教學思路十分清晰。在《植樹的牧羊人》一課中,老師緊扣教材,教學過程聯系課后習題,緊緊圍繞本課教法指導中的“默讀、使學生學會圈點勾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兩位大師級別的講課方式看起來很簡單,好像誰都能做到如此,但細細品味,卻發現其中蘊含大道理。他們都做到了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相結合,堅持教授“真語文”,不能偏題,跑題。注重語言教學,把PPT作為輔助而不是主導工具;關注每一位學生,哪怕只是進步一點點;要善于評點,鼓勵學生;教學素材要真實……
晚上六點回到學校,折騰了13個小時后終于得到了休息。奔波了一天,收獲確實頗豐。有時候,一次外出教學活動,遠比在學校上課要有用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