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PDF下載:https://pan.baidu.com/s/1VfHsY6R0D7BgH7y_O8jr4g
三十九、分析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如果大家對上述經濟模型有了透徹的了解,不妨讓我們考察并評判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奠基石”——三大基本心理因素。
在本文開始處,曾概略地介紹了凱恩斯創建的比較完善的國民收入宏觀經濟理論。
他創建宏觀經濟的理論基礎,是從大量經驗事實中歸納出的三個“基本的心理因素”,即:“消費傾向”,“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和“現金流動偏好”。
相隔以上長長的論述之后,我們現在可以回望以及評價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了。
凱恩斯認為,“消費傾向”的心理因素決定了人們對于消費產品的需求。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用于增加消費的那部分需求逐漸減緩。所以,一國經濟總量中被用于消費的部分,必將隨著一國經濟總產出的不斷增加,份額不斷下降,從而,總產品中不能被消費吸收而被“強制”儲蓄的份額和絕對值都不斷增加。這就引起了消費需求不足。
按照我們的模型,由充分就業E處一直行進到明斯基時刻E”處的那條折舊投資曲線上,即是“灰犀牛”由E處蹣跚“退行”到E”處的“足跡”。這段“足跡”有一特殊表現,因為在這段折舊投資曲線上,任何一個點都具有漸近平衡性質,所以經濟體系的運行軌跡,都被緊緊地“壓”在這條線上。而正是這條折舊投資曲線,體現的特點是,隨著國民總收入的減少,折舊投資的數值也隨之減少,相對比例也隨之減少;或者反過來說,隨著國民總收入的增長,折舊投資的數值也增加,其份額卻不斷上升。
而折舊投資的來源正是人們的儲蓄。
對應這個說法,就是“一國經濟總量中被用于消費的部分,必將隨著一國經濟總產出的不斷增加,份額不斷下降,從而,總產品中不能被消費吸收而被“強制”儲蓄的份額和絕對值都不斷增加。這就引起了消費需求不足”。
當然,有人會質疑說,為什么要選取“灰犀牛”由E處蹣跚“退行”到E”處這一段“足跡”,而不選取“航船”在折舊投資曲線和實物利息曲線相夾“水域”中航行的軌跡呢?
大致理由有三:
1.“航船”在“水域”的軌跡,它包含著折舊投資和凈投資兩者之和,因此其值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2.“航船”航行在“水域”中,當越靠近漸近平衡點E時,由于上下兩條“堤壩”漸近逼仄,其中的“折舊”堤壩越來越向下傾斜,離45°直線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而“凈投資”與“新增消費”這兩項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因而總產品中被用于“折舊”的份額,隨著總產出不斷增加的傾向就更明顯體現出來,曲線也就越來越“低頭”,越來越偏轉下方。
3.如在經濟運行中進行實際統計的話,因為經濟體系總在波動,相當于擴大時期是“航船”前行,縮小時期是“灰犀牛”退行。每一個國民總收入,進退處就獲得兩個投資值,一個僅是折舊投資的值,另一個卻是折舊投資加上凈投資的值。從兩者的平均值也可以看出上述的特質。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總產品中不能被消費吸收而被‘強制’儲蓄的份額和絕對值都不斷增加”的說法,其實就是折舊的份額和絕對值都不斷增加這一說法的“變種”。
在我們的模型中,早已假設沒有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和影響。“天不變道亦不變”,所以“折舊”這條堤壩也就恒穩了。如果考慮到經濟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就是科技進步和機制創新,那么“折舊”這條堤壩會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地順著45°直線蠕動延展著。所以,從一個較長的時期看,長期的消費傾向要比短期的消費傾向更為和緩,甚至長期消費傾向是一個穩定值,其份額不隨總產品的增長而變化,當然,其絕對值必然會隨著總產品的增長而增長。
消費傾向的真正含義,是每一元錢收入被用于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體現了在它后面的是勞動手段和即時消費兩者之間的合適比例問題。
在實際運用中,消費傾向份額可以作為經濟體系之間效率比較的重要指標。比如兩國經濟規模相同,或者經濟發展速度相當,則消費傾向的大小可以作為勞動手段(生產函數)效率的判斷標準。當投資份額占比小而消費份額占比大,勞動手段效率高;投資份額占比大而消費份額占比小,勞動手段效率低。
下表是1950—1962年蘇聯與意大利經濟發展的比較(年增長%)。
表中看出,這12年間,蘇聯與意大利達到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基本相同。但是,從固定資本的投入來說,蘇聯要大得多。將表格(3)欄除以(1)欄,得到的是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一個百分點,所需要的固定資本增加百分比,也就是投資成本的比較。蘇聯是1.67,而意大利是0.59。蘇聯值高于意大利。如由這些數值繪出的兩個國家固定資本的投資曲線(折舊加新投資),不用說,蘇聯比之意大利其距離45°直線要更遠一些。這說明蘇聯比意大利投資成本要高,投資效益要低。
如再將表格的(3)欄除以(2)欄,得到的是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勞動力,需要增加的固定投資投入百分量。蘇聯是5.52,而意大利是2.40。這說明同樣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情況下,意大利的物質性生產要素與勞動生產要素的配置形成的生產效率較高。
(資料來源:姚先國.社會主義企業收入分配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80—81頁)
其次,我們來分析凱恩斯的宏觀經濟模型中“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這句話。
借魯濱遜和孫彬祿借還糧種的敘述來證明利息來源過程中,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了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的作用。但是凱恩斯“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這個觀點,還包含著他所說的“動物精神”的沖動。這個說法我們在前述的形容企業家的“亮眼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狀態中已有寫照。其主要原因是企業家決策時,對于漸近平衡點E的位置只能是個估計,還由最終收入與成本支出時間上不能同步所導致。
最后,我們分析最難以理解且也是最重要的“現金流動偏好”心理因素這句話的含義。
按照凱恩斯的觀點,作為價值尺度的貨幣具有兩種職能,其一是交換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價值貯藏。貨幣需求就是人們寧愿犧牲持有生息資產(如各種有價證券)會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貨幣保留在身邊。至于人們為什么寧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貨幣,是因為與其他的資產形式相比,貨幣具有使用方便靈活的特點。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這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為什么凱恩斯希望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原因就在于他認為,在之前已經夠低的利率水平,仍然無法使經濟運行達到充分就業附近,甚至還在蕭條的區域。
我們不妨看看蕭條時的情況,這就是上一節所描述的情形。我們轉抄如下:
“導游圖示說:‘以下對應資本曲線沉底過程的表現。’
與生產消費停滯相對應的,是對資本借貸的需求減少。而能夠取回的現金都已歸于所有者(儲戶)自己手中,貨幣市場中游資充斥,金融信用關系呆滯。利率漸走漸低。
一句話,危機的臺風雖已過去,但留下的是滿目瘡痍,一片蕭條。”
從我們的模型來看,流動性陷阱實際就是說明了最低利息的性質。
當人們衡量是把手中可以購買消費的貨幣改換成投資以換得今后的收入呢,還是持幣待機進行消費?決定其選擇的“砝碼”就是利息率的高低。當利息高于最低利息時(從負熵的角度來說高出保值),人們會踴躍地把手中貨幣轉成投資,以獲得超額的收益。這就是主動進行凈投資的動力。當利息小于最低利息時(從負熵的角度來說無法保值了),人們就不會進行投資了。這時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形成貨幣的“流動性陷阱”。
進一步說,問題還會更嚴重,當利息小于最低利息時,人們不僅不會再進行投資了,因為從負熵的角度看無法再保值了,人們還會對既往投資的貨幣予以抽回,極端情況下這會導致債務鏈因不斷拉緊以致崩潰。
后一過程正是明斯基時刻后,那條實物利息曲線下沉過程中的情況。因為資產杠桿率還在100%以上,這條曲線還在下沉尚未到底,破產清算尚未結束,莽撞的投資行為可能會是“半空中接飛刀”,“偶遇”上破產清算,得不償失,則就悔不當初為什么不緊緊捂住自己的錢袋。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再多的貨幣投入也無效果。
只有當實物利息曲線確確實實下沉到底后,人們投入的資金不是被用于清算,而是用于切切實實投入生產領域,并獲得真正的利息。而這時投資者最容易獲得最大的收益,是最佳的投資時機。當這種現象出現時,經濟運行已經進入到復蘇階段了。
人們早就說過,凱恩斯經濟學是蕭條經濟學,適用于經濟運行在蕭條時期。
正是由于流動性陷阱效應,即使提供再多的貨幣,也無法讓經濟脫離蕭條狀態。此時市場“看不見的手”失靈了。針對這樣的情況,凱恩斯提出讓政府“看得見之手”起作用,來校正因總需求不足導致生產發展停滯和工人受苦。
當把這個理論應用于接近充分就業的經濟最佳處E點時,特定的處境早就變了,所以就產生“滯脹”這種凱恩斯理論無法處理的兩難境地。
對流動性陷阱效應總結下:
負熵保值的最低利息起到“分水嶺”的作用,它讓一股貨幣流作為投資,流向生產領域;它讓另一股貨幣為了消費,流向市場。由貨幣內含負熵這一說法,無論貨幣被用于投資還是被用于消費,它們從負熵價值上衡量都是等值的。
從而,更多的貨幣既不能為投資為容納,也無法被消費所消耗,只能存于貨幣“儲水池”中,也即流入“流動性陷阱”中。
至此,凱恩斯宏觀經濟體系的奠基石——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在我們的模型中都能夠得到極好的說明。
另外,很有必要對心理因素進行一些闡述。許多人認為,對于如許重要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凱恩斯竟然將之歸結為人們的心理因素。而人們總不免心存疑惑——人的心理因素是變幻莫測、無法捉摸的——這樣的理論基礎牢固么?
我們可以這樣來解說,人的心理感覺,應該被認為是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后的一種內在測量反應。從來沒有人以感到天氣冷熱而斥之為唯心主義,同樣,也不應該對凱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大為生疑。人類現在雖然已找到了用客觀世界某一種物質隨溫度變化的效應,如水銀體積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大,來客觀地判定溫度的高低。而在我們的模型中,也可以用折舊曲線來說明消費傾向遞減,以利息多少來說明貨幣流動偏好,而資本邊際效率遞減規律,在我們模型中是這樣,在凱恩斯模型也是如此。
這樣,我們就用更為堅實的、可觀察的、可計量的客觀現象來替換凱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從而使得大家,即使是對理解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也有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作者聯系方式:
QQ:1103797371
微信:zhangming1954
電子郵箱:zhangming195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