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使得家長無所適從。對孩子的培養究竟應該多方面培養,全面開花,還是專攻其一,往專業化方向發展?想必這是令每個家長頭疼、困擾的問題吧。
-1-
我從小生長在新疆和田。也可能是國家對邊疆投資力度大的緣故,在我記憶中,當時那里比口內要發展快的多,舞蹈、體操、乒乓球、下棋等都是以業余體校形式免費開放報名參加的。
父親對我屬于多方面培養,全面開花的那種方式。在業余體校里,讓我學單杠、雙杠、平衡木等自由體操;學單打雙打乒乓球;練劈叉彎腰踮腳尖的芭蕾舞基本功;學跳棋、軍旗、圍棋;還學排球、素描、跳繩、口琴等等。
像我們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人,從小能接觸、了解并學習這些五花八門東西的人并不是很多,有些同齡人可能連聽都沒有聽過。更不用說什么自由體操、芭蕾舞劇等專業名詞。
我有幸在我的童年了解學習了這些。盡管學的都是皮毛,但它讓我在參加工作、走上社會以后,能夠每逢單位舉辦活動都可以躍躍欲試,欣然報名參加。特別是乒乓球居然能以小學時候的練就的水平代表單位去參加比賽,也常感到無比的榮幸。
-2-
等到孩子這一輩,對兒子的培養,我也沿襲了父親對我的教育方法~多方面培養,全面開花。
從小讓兒子去滑旱冰、學畫畫、學唱歌、學游泳。
記得八十年代家里還買不起錄音機、音響等設備的時候,大街上剛好風靡擺攤唱歌,為了滿足兒子唱歌的需要,我和父親母親弟弟經常吃完飯領上兒子到街上去練唱。一元錢一首歌,在圍觀群眾的掌聲中,上小學的兒子一首接一首的唱著歌。
當初為了陪養兒子各方面興趣,還專門讓他學打游戲,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買下游戲幣,他可以一個游戲幣打一天,其他小孩不服氣和他PK,一個叫一個來了都敗在他手下,以至于他對游戲打上了癮。
經歷了兒子的成長過程,我對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好產生了疑慮,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所失誤。光“普遍撒網”,沒有“重點培養”,因此只是懂得一點皮毛,而沒有一樣能拿的出手,像鋼琴家朗朗什么的走上“又紅又專”的道路。
-3-
對女兒的培養我改變了策略,讓她從小練小提琴。一把小提琴,價格不菲,我咬牙買下。音樂學院,先上大課,一學期不老少,我咬牙交了。后來,又去上一對一。再后來,又把老師請到家上一對一。那時候,一小時60元,看著鐘表走著,就像我們柜臺數錢的聲音,擦擦擦的往外數著。
女兒總是撅著嘴在學琴,總是掉著眼淚在練琴,最后在哭聲中終止了小提琴的學習。
上中學后,女兒慢慢懂事。由于孩子上的名校,周圍孩子都很優秀,這個鋼琴過了多少級,那個聲樂過了多少級,那個舞蹈又過了多少級,相比之下,女兒遜色很多,回到家有些埋怨我當初為什么不堅持讓她把小提琴學到底。我說看著你可憐巴巴的樣子,感覺是在花錢讓你受罪。她說,她問過同學,他們都是被家長打著學完考級的,我為什么不打她?!
其實,女兒從小喜歡的是鋼琴。她一直希望有架鋼琴,看著別人家孩子彈鋼琴,她都會露出羨慕的眼神。當時,一方面經濟條件不允許,另一方面我把自己年輕時候喜歡小提琴的夢想強加給了女兒。
-4-
兒子上大學后,反饋回來的信息是:媽媽你太偉大了!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原來,學校舉辦文藝節目,問“誰會唱歌?”,兒子舉手;學校進行游泳比賽,“誰會游泳?”,兒子舉手……同學們問他“伙計,你還有啥不會?”“誰把你培養這么牛逼?”,兒子很自豪的說“是我老媽!”。所以,他第一時間打電話告訴我,謝謝我讓他從小學了那么多。
到單位后,兒子以他的歌喉贏得大家賞識。參加單位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節目主持、業務知識答辯賽等等,還算不錯。
但我內心總有個結,也許當年培養他學聲樂,他會是個不錯的歌手;也許讓他學軟件,靠他的天賦他會是個游戲軟件開發的天才!
女兒長大了,喜歡幼教工作,致力于兒童教育事業。我為她買了心儀已久的鋼琴。很后悔沒讓她從小學鋼琴,也后悔沒按她要求去學街舞、學拉丁。如果學了,現在剛好派上用場。
到底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究竟應該多方面培養,全面開花,還是專攻其一,往專業方向發展,是值得每個家長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