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生活離現實越遠,就離記憶越近。
我童年生活的地方,窮山惡水。沒有什么好玩兒的地方。
可是這難不倒我們這些天生愛玩的淘氣蛋兒,我和小伙伴兒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地找尋游玩之地,那橋便這樣讓我們發現。
那座橋,鋼鐵構架,木板橋面,橋面兩側有鐵質護欄,看起來十分牢固。
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我們著實興奮了一陣兒。然后便試探性地上去踩木板,倒還結實,試了幾次就大著膽子往前走,雖然中間夾雜著吱嘎吱嘎的聲音,難免讓人心驚膽戰,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勁兒激勵著我們,居然安全通過了。
于是我們更加興奮,來來回回地過橋,當然也沒有了先前的那種小心。
因為發現了這座橋,哪天我們玩兒得很高興,后來又撿了很多煙盒兒,回去疊成煙角拍著玩兒。
我們曾經為那座橋的名字爭了很長時間,大橋,鐵橋,長橋,木橋,最后一致同意叫鐵木橋。因為他有鐵,又有木,而且鐵在下,木在上。
起初我們經常去鐵木橋。時間長了沒了新鮮感,再加上發現了更好玩兒的地方,便漸漸去得少了。后來上了小學,有作業,有老師了,父母也管得嚴了,就很少瘋玩,于是,鐵木橋在記憶中的印象便漸漸模糊起來。
上了初中,開始思考一些事情,比如為什么自己不愛說話了,為什么過得不快樂,等等類似的問題,有時心煩意亂,便開始尋找童年的記憶,那鐵木橋便不經意間,從腦海中跳了出來,于是我約幾個好友去看。
它已經開始顯出老態,鐵的顏色變深了,銹跡斑斑,木板也變舊了,偶爾還有缺失。橋面不再那么完整。
于是大家感嘆,才七八年的功夫鐵木橋已經面目全非。
高中換了一個地方上學,住在學校,一個月才回幾次家,回到家又忙著改善伙食,補充睡眠,根本無暇顧及其他。
只有在假期還有些空閑時間,偶爾想起鐵木橋,便一個人去看,橋面已殘缺不全,存留的木板中,有的被折斷,有的斜放,摩托車、自行車已不能通過,只有人能勉強通過。
想想當年一起走過這橋的伙伴兒早已不知去向,橋也破敗不堪,于是感嘆,歲月不饒人,物也不放過呀,又搖頭笑自己,怎么心態如此蒼老,莫非與這橋心脈相通不成?
復讀之后再去,鐵木橋已不復存在,連鐵架都消失了,看著那干涸的河床,隱約之間仿佛橋還在。
明知那只是幻象。
從此,那橋便只在夢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