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話悲涼,小詞一曲道愁桑,年少不懂李清照,再讀已是曲中人。
她,是千古第一女詞人,但她的人生充滿了坎坷與悲涼;或許她的詞留存不多,但每一首都別具特色,這首《聲聲慢》更是一字一淚,道盡人間孤寂落寞、悲涼愁苦之情。
有人認為:這首詞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
-詩詞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一連七組疊詞,到底是怎樣的心緒,用這么多的疊詞才能排遣?
疊詞本就難以把控,尤其是宋詞更多的時候是用來唱的,她用了七組疊詞,足以看出這位千古第一才女在文學、音樂的造詣都有著大家風范,給人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
詞中藏愁,字中含淚,或許就是這首詩的寫照吧,讀完心中的壓抑之感更是久久無法散去,仿佛能夠看到她當時的孤寂落寞之情。
李清照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與她的身世有著很大的關系,更多的則是她的遭遇讓她的心境不斷轉化,最后才能達到這樣千古的成就。
李清照的身世并不尋常,家中更是書香門第,文字的積累是她日后一飛沖天的翅膀,她早期的詞多以描寫自然景物,反映愛情生活,當時的詞早已初露鋒芒;而真正讓她的詞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則是南渡之后,兩者之間,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她們就像是李清照的前世今生。
一個是深閨之中無憂無慮的大小姐,一個則是飽受摧殘的亡國婦人,兩世的歷程,又怎能不爆發?
每次讀她的詞,都有一種想要了解她的想法,但每次讀完之后卻都有不一樣的認知。
原來,是我淺薄了,我們只能在詞中看到她的一面,卻無法完整的看到真正的她,哪怕是將她的詞全部讀完,或許只能算是初懂她吧。
這樣一位千古女詞人,又如何讓人不嘆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