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到晚,鵝毛大雪一直在下,絲毫沒有減弱的意思。
夜半時分,我正在看書,窗外突然傳來幾聲滾雷的聲音,讓人不禁感覺怪怪的。
下雪打雷,額地天吶!
這難道果真是幾千年前那個胡亂發誓還乘興作詩的人所說的那個“冬雷震震”不成?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記不清楚多少年前了,第一次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還是被深深震撼了。
那時候,對于愛情懵懵懂懂的我,在感動于詩作者忠貞不渝愛情的同時,也不由地十分羨慕起來,便一心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遇到如此這般感天動地、轟轟烈烈的愛情。
今天,拋開愛情這個神圣的主題暫且不談,單說一說作品中所提到的那幾個用來作誓的參照物。
“山無棱,江水為竭”。不必多說,這個參照物,應該是早就被一個個山體滑坡、干旱、江水改道等自然災害現象所驗證為現實了吧。
“夏雨雪”。如今,這個參照物其實更算不上什么稀奇之事了。暫且不論我曾經工作過的高山之上,六月飛雪乃家常便飯;就是普通的平原、丘陵地帶,近幾年也屢次聽說夏天下雪、砸冰雹之類的咄咄怪事。
怪事不怪,這,大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吧!
君不見,某地方戲中佘太君所唱的“我要你一兩星星二兩月……”,在大宋朝能難倒一心想吃天鵝肉的皇上,換作今天,卻難不倒“嫦娥五號”。人家一下子就取回來兩公斤月亮!
書歸正傳。掐指一算,《上邪》之中所列舉的幾種起誓參照物,還起作用的,大概就只剩下“天地合”老哥一個了。
我猜想,當年那個愛情瘋子在起誓的時候,頭腦雖然發熱,倒還是有幾分清醒的。也許,冥冥之中,他(她)也預感到,前面的那幾個,保險系數并不是太大。故此,才又加上了最后一個——“天地合”來壓箱底。
要知道,天地合,亦即地球毀滅、人類消亡。
真的到了那一天,還何談敢不敢“與君絕”了呢?不絕也得絕了。
懷著對詩作者無比敬佩的心情,我又翻看了手機。
這一看才知道,下雪打雷的地方其實還有好多,天津、沈陽、大連、盤錦、熊岳……
某“手”、某“音”里,網蟲們都炸開了鍋,紛紛就“冬雷”一事發表看法。
首先,明白人發出了警醒:“雷打雪,來年世上人吃鐵。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意思是,冬天下雪又打雷,來年一定是個災年。
當然,消極、恐怖的氛圍里,總是會有陽光、樂觀涌現。其中,還真不乏真知灼見。
比如,有一個網蟲就即興編了一首打油詩:
驚雷打雪又打冬,看樣疫情要成空。
海峽兩岸不打仗,來年五谷再豐登。
老天咱管不了,還是管咱該管、能管的吧!
老人家有言在先:“死了張屠夫,就吃混毛豬”。只要天地不合,那就車到山前必有路!
該吃吃,該喝喝,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