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推翻了小兒子書桌上的玩具,他一動也不動,就這樣感受著我對他的傷害,眼睛默默的流淚,就像老公按照他的方式對待我一樣。
明明我是為了他好,可是為什么卻傷害了他?我在那一刻感受到了他和我一樣的敏感。面對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更多的鼓勵和理解,就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只是他還是個孩子,就已經在感受這些了。
我看著他被傷害,我的心里很難過。我試著讓他明白我能理解他。
我:你現在是那種被傷害的感覺,你覺得我傷害了你?
我:我也知道你這樣很難過,會受傷害,可是我做母親也是個學生,我也不知道怎么樣才能做一個好母親。
你做母親就是那個最差的學生。小兒子狠狠的說。
我:那你告訴媽媽,我該怎么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母親?
我:要不,我現在和你換一換,你做母親我做孩子?
小兒子:那你去上學?
我:可以,我喜歡上學。
我:可是我已經再也沒有機會了。我的小時候,再也沒有機會重來了。說這些話的時候我自己有一些傷感。
我和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認真的。
小兒子說:那就下輩子,下下輩子,你永遠也沒有辦法上學。
小兒子:反正我不愛上學。
我:兒子,你能告訴我你愛什么?
小兒子:我愛玩。
我:除了玩兒,你愛誰呢?
小兒子:我愛我自己
我:除了你自己呢?
小兒子:我愛奶奶,我愛爺爺,我愛哥哥。
我:然后還有呢?
小兒子:沒有了。
我:你不愛爸爸嗎?你爸那么愛你
小兒子:有時候我也愛我爸,但有時候一點也不愛,也算有一點愛吧,
我:我知道,其實在許多時候我在你的記憶里甚至都不存在,
小兒子:我的記憶里有你,但是就是不愛你,
我:我知道兒子,因為爺爺奶奶給你的是單純的愛,你學習好也罷,學習不好也罷,你怎么樣也好,爺爺奶奶就是愛你,簡簡單單的愛你,你干什么他們都愛你。但是媽媽的愛是有負擔的,好像你學習好,媽媽才愛你一樣,好像你學習不好,媽媽就不愛你一樣。
小兒子的眼淚流得更兇了。
我:兒子,我也想簡簡單單的愛你,我不想對你有什么樣的期望、要求。你學習好我愛你,你學習不好我也愛你。
小兒子:你干涉了我的自由,我就想要自由,我想做一個普通的學生,我就想做個最最普通的學生,可你總是強迫我。
我:是的,是我錯了,你的夢想是做一個普通的學生,可是我卻把我的夢想強加于你,我卻要求你做一個優異的學生。
小兒子:寒假里,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你還給我安排那么多的作業。
我:我知道,我就希望看見你強大。那天我看見你喬大的孫女快兩歲了還不會自己小便和大便,她的奶奶正在給她穿著紙尿褲,她東張西望的,自顧自的,她誰也不在乎的,她感覺這個世界就是她的。奶奶要為她服務,媽媽要為她服務,她想要什么如果奶奶、媽媽、爸爸、爺爺不滿足她的需求,她就會大哭。這個世界就好像是她一個人的。兒子,我就希望你像她一樣做你自己。媽媽愛你,媽媽希望你快樂。我不希望你變成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媽媽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爸爸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哥哥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老師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同學讓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不是你,那你就成為了別人,媽媽愛的是你。媽媽希望你永遠做你自己,就像這個小女孩一樣。
小兒子:可是,那都是每個人小時候的經歷,長大了之后就沒有了,就不是那樣的了。
我擦了擦兒子臉上的淚水。
我:兒子,你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吧,我不勉強你。我錯了,我以為你是一個天才兒童,可是你的理想并不是。
小兒子:我哪是?寒假里你不教我,也不讓我上網課,就給我一本書讓我做,現在老師講的我都聽不懂,我都不會。
我:對不起兒子,我本以為拿一本書給你,我看你都能做對,我覺得你在數學上是有天分的,看來媽媽的這種方法是錯的。
我:兒子你要自由,你渴望自由,那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如果要完全的自由之后會怎么樣?
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想做一個美國人那樣的自由?
美國人就崇尚自由。
小兒子:我不喜歡美國,我喜歡中國。
我:你從來都沒有去過別的國家,你怎么知道中國就最好呢?
小兒子:自從我聽了老師講的那一次之后,我再也不喜歡去別的國家,老師說美國人崇尚自由,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有槍,想打死誰就打死誰?
我:是的,這就是自由,就像這一次疫情,他們每一個公民都崇尚自由,所以讓戴口罩就是不戴。我想不戴,這是我的自由!所以他們死傷一片。
小兒子:他們死了很多很多,讓他們戴口罩、讓他們隔離,不聚在一起,他們就是不聽。還是中國好。
我: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這是中國的政府和美國的政府有所區別,中國是專制,美國就是崇尚自由。中國人你要聽政府的話,政府說要做什么事情,中國人民就要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而美國政府要求民眾去做的事情,民眾可以拒絕,因為他們崇尚自由。
我:你想要完全的自由,你就是喜歡自由,那你喜歡的就是西方國家思想,就是希望自己在西方國家的環境下生活。
小兒子:不!我不喜歡別的國家,我只喜歡中國。
…………
我:兒子,學習是你的課題,不是我的課題,所以我只負責愛你。學習是你自己的事。
小兒子:嗯!
昨天和小兒子的談話,推心置腹,讓我對教育孩子有了另一種思考。
現在的孩子面臨的已經不是純然的物質、純然的體力付出,更多的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存在度。
小兒子今年10歲,小兒子成長的過程影響著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記得他兩歲的時候,我出走過,那段時間有他奶奶帶著,他三歲多的時候,我又帶了他一年,接著又由他奶奶帶著,然后就是我做這個生意也有5年了,這5年中,從去年把小兒子轉學到我身邊來,這中間我們只是一年中偶爾見面,這中間我在他的童年的生活里是斷裂的。
現在小兒子已經在追問他與這個世界的關系,養育者代替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斷的要求他,他感到厭煩,他想做他自己,他已經在質疑自己活著的意義,他很多次說:“媽媽我一點也不快樂,我不快樂!
我以為想要什么就給什么,想要玩具就買,想吃什么就買,我以為這樣可以滿足他的部分需求,可是,當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給他足夠愛的需求的時候,他就會否定自己。
想想我僅僅做一個小生意,對于世界、對我的人生、對活著的意義,都要有更多的解釋,都要看心理學、哲學才足以支撐活下去的意義。那對未來的孩子呢?如果沒有足夠的愛的支撐,足夠的認可的支撐,孩子的生活,將如何繼續下去?
夜里做一個夢,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去游玩,可是我的小兒子掉在了泥沼里,淹到了脖子,在別人看來、在老公看來、在老師眼里、在周圍所有人眼里似乎那泥沼根本無法撥開,根本無法救出我的小兒子,可是我怎樣都要救出兒子,于是我撲進了泥沼里,救出兒子。
先不管小兒子的學習情況如何,先讓他得到這個世界對他的愛,他的母親、他的創造者愛他,愛他這個作品,比愛惜自己還要愛,所以他是母親的驕傲,不管他做什么,母親都愛著他,就像我們不管做什么,想成為什么,這個世界都愛著我們一樣。
現在的人活著,已經不像以前的人活著只需要追求一個維度就能支撐活著一生了。以前的人僅僅追求物質就能很好的度過一生。而現在,如果一個人眼里只有物質,只追求物質,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物質滿足了之后,就沒有了再活下去的意義,另一種是一旦追求的物質崩塌,生命也就應該結束了。
考慮人生的意義是吃飽了飯沒事干的,閑的人才去想的事兒。可是,我們總是要對這個世界有所解釋,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有所確定。
我們把自己當做一個作品,我們存在的價值,以創造者對我們的肯定。
如果創造者,天然的就喜歡他所創造的作品,我們,就像得到了幸福一樣,得到了肯定一樣,我們就會奮力發掘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感覺創造者在創造我們的時候,就發現了瑕疵,就想要拋棄,那我們作為一個作品的生命,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會動搖,我們忠誠于創造者的意志,創造者如果想毀滅我們,我們領略了她的意志,我們就會毀滅自己。
每一個新的生命,我覺得本質上都差不多,就像田地里的麥種撒在田地里,基本上都可以發牙,都可以接麥穗,只是所給予的環境決定了它們成長之后的結果。他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快樂,我希望他幸福,我要把我的意志灌輸給他,讓他活得驕傲快樂幸福。然后再把這一意志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