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門風,又稱家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是一個家留給后人的精神傳承。
? ? ? ? “陳氏”——宋嘉祐七年江州陳氏一家達到三千九百余口。宋太宗曾贈“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一聯。帝又曰:“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后因家族過于龐大,相傳由包拯包公主持分家。家雖分,但天南海北的陳氏子孫,都會在家門口掛上寫有“義門陳氏”的紅燈籠,以便親人來尋。
? ? ? ? “老陳家”是這個家庭里的人和周圍鄰里對我這個大家庭的稱呼。即使家中的孩子成婚后搬離了原來父母居住的房子,即使再小輩的孩子們已經選擇生活在祖國很多地方,即使曾經的鄰居不再居住在一起,這個大家庭還是那個未曾被時間空間分離的“老陳家”。而我非常幸運,出生在這個十分幸福的大家庭里。
? ? ? ? “勤懇節儉”可能是我有認知以來對這個大家庭的第一印象。跟大多數的家庭一樣,東北的很多家庭都是祖輩闖關東來到這里后扎根開始生長的。至今爺爺都記得她的母親,一位沒有名字,不知生年的堅強的內蒙古女人,跟隨爺爺的父親來到這片北大荒,開始了開墾的生活。這位偉大的女人,一生養育了九個孩子,而其中有幾個孩子是親戚家實在養不起了抱來的。我實在很難想象,在那樣的年代里,這一大家子人是怎樣生活的。土地雖肥沃,但生產技術很低。惡劣的北方天氣和有限的食物并沒有打破這一大家子人希望扎根黑土,盼望幸福生活的夢想。勤勤懇懇地開墾每一寸土地,萬分節儉地生活,他們就這樣一點一滴地維持發展著這個大家庭。而這樣的生活方式,通過一輩輩的言傳身教——“努力踏實的工作就會有收獲,節儉就會有積累”已經成為這個家庭不必言明,融入血液的生活方式。
? ? ? ? “團結互助,心懷感恩”是這個大家庭能夠生存下來且壯大的很重要的品質。雖不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么大的程度,但饑餓時謙讓的一碗飯,寒冷時互相交替穿著的一件棉衣,讓這一大家人攜手共度那樣艱難的日子。就在今年我過生日的那天,奶奶依舊念叨著那些曾經對我們這個家庭有過幫助的人們。即便老人家現在的記憶力已經很差了,但她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些美好的時刻,善良的人們。而我的父親,也會在逢年過節的家庭大聚會中,感恩他在重慶上學時,從遠方家里寄來的那五十元錢。
? ? ? ? 爺爺七十多歲開始學拼音和電腦,只因為他想跟居住在遠方的親人們用QQ聊天,想看看他曾孫的成長,用“龍卷風”聽收音機。“不斷學習”一直是存在在爺爺身上,對我成長影響最大的品質。即使整個家庭只靠他微薄的工資供養著,他也沒有放棄子女的教育。可能源自于他排行老八,對家庭的責任沒有哥哥姐姐們那么大,所以在那個年代,他獲得了去私塾學習的寶貴機會。從此,書本就沒有離開過他。我出生的時候,爺爺已經五十多歲了。很幸運的,我可以享受到來自于爺爺積攢了半個多世紀的人生經驗。在我的記憶里,他寫的字是那么飽滿好看,我的名字是他起的,小時候我便在硬紙板上一遍遍描著由他寫下的我的名字;他總是能講出那么多的故事,每當我們這些人遇到生活中的問題,博古通今的他總能根據情況,給出最適合的建議。可能他年紀大了,但他的思想卻一直緊跟時代發展著。
? ? ? ? 我的生命來自于這樣的一個“老陳家”,有幸接受祖輩的美好品格的洗禮,并成為如此家風的傳人。
? ? ? ? 祖輩留下最好的遺產并不是錢財,而是可以指引子孫獲得美好生活的品格。門風家訓,都是輩輩祖先留下的人生精髓,都是代代對后世最深切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