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20多歲就死了,只是推遲了幾十年埋葬而已。
一、
一個名校畢業的姑娘,二十多歲,有一份工作穩定收入可觀的工作。丈夫同樣名校畢業,收入比姑娘還要好。上有四個老人,下還沒有孩子,在一線城市背負著巨額的房貸。每天跟著擁擠的人群上班,忙忙碌碌,然后拖著筋疲力盡的身子回到家里,之后除了睡覺什么也不想干。領導天天要求這個要求那個,恨不得每天出點成績可以四處炫耀。然而不管有多疲憊和郁悶都不敢輕易辭去工作,因為高昂的房貸讓人不得不妥協。
可能有人會說:你們在一線城市有套房子已經很不錯了,要知足!
真是因為這所謂的房子,所謂的一線城市,讓本應朝氣蓬勃的20多歲變得死魚一般,一眼到底,還不斷地自我麻痹,大家都是這么過日子的。
二、
一個52歲的婦女,退休工資只有一千多,沒有固定工作。去年長期在青島,今年多數在海南,偶爾回到位于三線城市的家中,見見丈夫女兒,享受天倫之樂。她臉上總是洋溢著興奮和高興,朋友遍地開花。她說她喜歡海南,她的夢想是去海南的農村買個房子,院子前面種花種菜。或者租個農場,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再創一次業,她還要讓她的女兒成為富二代。她喜歡做生意的感覺,喜歡跟人家溝通、談判,喜歡獲得朋友的認可。
她的生活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都多姿多彩。
那個20多歲的姑娘是我,那個52歲的婦女是我媽。從我膚淺的認識中,這兩個年紀的人生不應該恰好相反嗎?是什么剝奪了年輕人的快樂!又是什么讓那么多人死在了20幾歲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