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一個摔跤手爸爸,如何把兩位女兒,培養成全國冠軍和金牌獲得者。
跟所有人一樣,電影剛開始,我對將自己的夢想轉移到女兒身上的父親萬般不理解,甚至有些許的反感。父親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從此他就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他連續得了四個女兒。
原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他不愿女兒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于是跟妻子說:給我一年的時間,如果不可以,我就放棄。妻子答應了,從此以后,他嚴格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減掉長發,開始進行魔鬼式的摔跤練習。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女兒一度覺得這樣的魔鬼訓練太苦了,幾度反抗無果,甚至對父親懷恨在心。直到出去玩被發現,父親大發雷霆之后,她們的的朋友、一位即將出嫁的新娘一席話徹底改變了女兒對父親的看法。她說,“我羨慕你們,你們的爸爸這么對你們,是因為愛你們啊。他不想你們跟所有的印度女孩子一樣,一出生就家務纏身,14歲就嫁人生子,一輩子相夫教子。只有成為摔跤手,你們的命運才能握在自己手里。你們的父親為了你們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惜和全世界對抗,忍受著嘲笑。”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那一刻,女兒明白,原來自己一直握著追逐夢想的權利,雖然有人嘲笑,但也有人羨慕自己。開始漸漸理解了父親的良苦用心,父親為什么要逼我們完成他的夢想,無非是想讓我們變得跟別人不一樣。
面對質疑和嘲笑,你要做的就是超越自我,往前奔跑。印度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女孩子成為摔跤手的記錄。在他們眼里,女孩子是沒有地位的存在,只能在家洗衣做飯看孩子。當全部人都在冷嘲熱諷,等著看他們笑話。甚至當父親辛格帶著兩個女兒參賽時,幾近遭盡所有白眼和侮辱。
當父親第一次帶女兒去參加摔跤比賽,她沒有贏得第一,但是拿了個“特別獎”。這一場比賽,讓她嘗試到了比賽獲獎所帶來的榮譽和尊重,于是她為自己做了選擇,她主動詢問爸爸:“下次比賽什么時候?”
從這個時候起,她已經不是在為父親完成他的心愿,摔跤這條路是她自己的選擇,這個夢想也是她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誰說只有男人可以有英雄主義,女人同樣也可以有英雄夢。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人生永遠不要自己設限,也無需跟任何人去解釋你的夢想,努力去做就好了。等你成功之時,所有人都會閉嘴。人總是有無限的潛能,最可怕的就是還沒有開始就自己給自己設限,心里暗示自己你是農村出身,不可能在城市立足;自認為沒學歷、沒背景,根本不可能成功。
記住,沒有人能規劃你的一生,也沒有人有資格對你的夢想指指點點,更沒有人天生就應該被人看不起。我們努力,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證明自己足夠配得上更好的自己。
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或許你能達到的高度比你想象的還要高。人,往往習慣于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愿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歇止難度漸升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所以,人總是有著無限的潛能,在每一次你以為撐不住的時候支撐著你不斷向前,永不退縮,永不放棄!
每一條成功之路都不會一路坦途,甚至每條路的盡頭,都未必都銘刻著“成功”二字。為《摔跤吧爸爸》鼓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超越自我,成為擁有夢想的人,并且始終努力在踐行著夢想。只要你敢于跨出第一步,心懷夢想,不畏懼成功路上旁人的眼光,執著朝著目標前行,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等待著你。
個人簡介:胃竇,90后自由撰稿人,略通歧黃之術。夢想著靈魂和皮囊可以握手言和,面子和里子可以表里如一。約稿或轉載請聯系本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