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談寫作征文]淺析散文、隨筆不同之處
文/青裳
散文、隨筆,共性,隨意性,靈活性都大,百度中有人說隨筆是散文的一種,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但我認為散文是隨筆的一種載體,隨筆外延比散文更寬松。
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著,下面以我多年的寫作經驗,拙略淺析一下散文和隨筆的不同之處:
1、不同之處,從篇幅看,散文更嚴謹,它要求以全篇的文字,呈現出寫者的所思,所念,所想。而隨筆就沒那么嚴格,它可短到一兩,長到隨心所欲。
通俗一點說,隨筆就象遺珠,類似遺落文海的珍珠,或是半串手串,半串項鏈,被人想起,拾起撿回家,隨筆可是散粒或半成品,而散文則是成品,是一件裁剪得體好看的衣裳,隨筆有時只是這件衣裳上的亮片或花朵。
“冬日放睛,突然懷念一場大雪后的凜冽,燙一壺老酒,圍爐小酌。小戶人家的相濡以沫,競是我輕舟放歌的桃花源。
那時,光潔的泥巴路上,沒有車痕,北吹的風里飄動著頸上潔白的圍巾,那是天是藍的,空氣潔凈,一切都是大雪紛紛后的暖煙。”
“今,天氣陰冷,心也陰郁”
這是前幾日我空間的隨筆,寥寥數語,只能歸之為隨筆,日志之記。它只能是隨筆,一時感觸,而不是散文。
有時也去好友的空間,去看他們日常生活瑣碎的記載,有喜歡軟件,有喜宗教,有喜刺繡,有喜炒股的等等。五花八門的生活擺在眼前。這些記錄可歸為隨筆,隨筆對文采和才情要求為零,離現實很近,離文學很遠。而散文是文學的一種,它離文學很近,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2、內容上也不盡相同,隨筆內容更廣,更雜,更加靈活。
如育兒經,科普說明,旅游記敘等等,都是隨筆可幾句,可只照片影象也可隨筆記錄,小到吃喝拉撒,吵架拌嘴,生活起居,婆婆媽媽皆可提筆,更具煙火氣,可隨意呈現生活方方面面的原生態,無須更深層次的思考。
而散文是要在貼近生活后,凝練出自己的一種思索,理念,和感概,它需作者更深的挖掘和呈觀,內容上離煙火氣更遠些,更接近哲理或抽象的想象空間。它要求內容更詳盡和完善,可隨意鋪展,延深,升華但到最后都要收口,它必須是一篇有頭有尾的文字。
如非要在內容上較真,愚認為隨筆和日記更相似,不拘內容,不拘形式更隨性,更率性,無須講究什么章法。
3、寫作手法上也不盡相同,散文要求寫者思維要嚴密,寫作技巧更嚴格,而隨筆則是人可寫之、記之。
有人以追求散文的本真,而要忽視散文的寫作手法,我恰恰認為真正的好的散文寫作,是不留痕跡的抒發,而不是象某些人所言,只為了追求本真,質樸,厚重而不講究寫作技巧。
如好的散文是一方美玉,那么隨筆就象末打磨前的一枚冥石,有靈性,但有也有些粗糙,需精雕細刻后達到散文的境界,隨筆更具原始的東西,而散文則是在寫作手法和才情上升華到一個高度,詩化的散文是散文的最高的水準,它要求寫者每個字的運用都要精湛,巧,妙,精,無一個費字,費語。隨筆相對下,更隨性,任意,更任性隨意。
4、隨筆比散文表現方式更多樣化,可通過圖片,音視等手法來哄托。而散文主要以文字服人,用文字給讀者呈現出作者的理念,情緒,它需寫手要有過硬的文筆和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文化素養。
一篇好的小散,無須用照片,音視就可讓讀者流連往返,通過寫手的文字功底,讓讀感受到文字自身的魅力,近而感受寫手的悲樂喜怒,或活色生香,或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命運。
通過文字讓讀者就能感受寫手的文學素養和個人魅力,極具人文個性,或細膩憂傷、或豪放粗曠、或俊逸酒脫,用寫手高超真摯的寫作手法,去感動感染或激勵讀者,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華和思想。
不管隨筆和散文有何不同,要寫好文字,必須多讀,多思,多練,書可充饑,書可下酒,書可催眠。與文字如達到癡迷,物我兩忘的境地,你離文學不遠了。
作為網絡中小有名氣的散文寫手,今抖膽把自己對散文、隨筆的認知分亨給簡書的友人們,不同之處歡迎朋友們拍磚明示,有爭議才有提高,才能更好完善自己,年近,祝這里的朋友們新春快樂,萬事如意。